灑紅節,也叫「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傳統節日,
也是印度傳統新年(新印度歷新年於春分日)。
在印度,尼泊爾,蘇里南,圭亞那,特立尼達,英國,毛里求斯和斐濟等地都是重要節日。
最權威的說法是,灑紅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
人們把每年印歷 12 月的望日定為灑紅節。
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
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
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
在尼泊爾,慶典的開始是竪竹竿儀式。節日為期一周,人們互相拋灑花朵製成的紅粉,投擲水球。
第八天時,人們將竹竿燒掉,節日結束。
故事版本一
人們認為最有權威性的說法是,灑紅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
傳說古代有一個國王希蘭卡亞西普生性殘暴,而他的王子普拉拉德愛護百姓,受到百姓擁護。
王子對父親的專橫跋扈表示了不滿,於是父王大怒,
讓其不怕火燒的公主霍利嘉抱著王子跳入大火之中,準備把王子燒死。
然而事與願違,霍利嘉被燒成灰燼,普拉拉德卻因為維施努的保護安然無恙。
百姓們為了慶祝,便將 7 種顏色的水潑向王子以示慶祝,灑紅節便由此而來。
故事版本二
傳說源自於一個叫胡里卡的名字,她是神話中摩嘎拉莫尼阿克國國王黑冉亞卡希普(什麼鬼名字,有夠長的)的妹妹。黑冉亞卡希普命令每個人都崇拜他,但是它的小兒子普拉臘德拒絕這麼做,並成為了大神毗濕奴的奉獻者。
黑冉亞卡希普要求他的妹妹去殺死普拉臘德,而她——由於擁有在火中不受傷害的能力,抱起這個孩子與他一起走入大火,企圖殺死他。然而普拉臘德吟唱神名並從火中獲得拯救。胡里卡由於不知道她的能力只能在獨自走入火中時才起作用而招致毀滅。
故事版本三
一位名叫朵黑的羅剎女,由於謀害了皮蘇國的兒童而被村莊里的年輕人叫囂並捉弄著趕走了。
雖然這位女魔具有的賜福使得她幾乎不被征服,
但是身披戰甲的男孩們卻可以叫喊、肆意地捉弄她。
這其中的原因歸功於大神濕婆,後稱呼他為愛神。
印度人把春天當作愛欲之神的伴侶,
每到春季,愛神降臨,人們都要外出踏青,異性之間萌發愛慕之情,便以開玩笑的方式相互接近。
灑紅節是最古老的印度教節日之一。各式各樣的輔證資料被發現於古代廟宇的牆壁浮雕中。
在韋扎亞納噶的首府,位於哈穆皮的一座廟宇里,
一件十六世紀的嵌板雕刻展示了描述胡里節的歡樂景象,
在站立的女侍中的王子與公主正等候著皇室配偶們在五色水中打鬧的結束。
因此據推斷,似乎是比基督還要早數個世紀。
十六世紀的阿邁德納格爾繪畫中描繪了瓦散塔·拉耆尼(春之歌或者音樂)的景象。
它展示了坐在大鞦韆上的皇室夫婦,以及演奏音樂並用皮支喀利思噴射顏色的景象。
一幅米萬的繪畫(約 1775 年)中展示了摩訶拉納與他的臣民過節的景象。
灑紅節的色彩,被稱為「古蘭」
在中世紀時被用於家庭製作,從特蘇或帕拉什的樹木上採集花朵,它們也被稱為「森林之焰」。
這些花朵顏色呈大紅或深桔,從森林中採集並被鋪在席子上曬乾,接著再放到地上踩成細粉。
當這種粉末混合了水後就製成了美麗的藏紅色染料。
這種顏料 (也稱為阿比爾) 也來自於一種天然的彩色雲母,並廣泛地用於胡里的色彩中,
它適宜於皮膚,而不像我們今天所用的化學色料。(和八仙塵爆那種不同)
捉弄人和盡情歡樂是灑紅節的精神所在
通常較低種姓的人將粉和顏料灑向高種姓的人,暫時忘記階級的差異。
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最後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
印度地域廣闊,各地慶祝胡里節的做法也不盡相同
在尼泊爾,慶典的開始是竪竹竿儀式。節日為期一周,人們互相拋灑紅粉,投擲水球。
第八天時,人們將竹竿燒掉,節日結束。
灑紅節象徵著冬天結束,萬物復蘇的春天已經到來,同時也象徵著正義對邪惡的勝利。
參加慶典活動的人們追逐打鬧,開玩笑的向彼此身上潑灑五顏六色的顏料和粉末。
在印度教聖地瓦臘納西,人們互相灑水,然後成群結隊上街遊行,放肆的大聲罵人;
在廣大農村地區,胡里節則更為熱鬧,有時慶祝時間長達一個多月之久;
在比哈爾邦等地,民眾還會唱歌頌春天、彼此甩泥巴、投牛糞。
這之中還包括點篝火「焚燒胡里」等等。
在北方邦馬圖拉,除灑彩粉之外,婦女還要手持木棒追打男子,男子不能還手;
在拉賈斯坦邦,人們則將浸水的衣服擰成一股繩,用來打人。
現在,灑紅節節已演變成人們消除誤解和怨恨,捐棄前嫌,重歸於好的節日。
反正只要到了灑紅節節期,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尋常百姓,
載歌載舞,盡情地用五彩繽紛的顏色裝扮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
這就是充滿了好幾個由來版本的胡里節,而不同地方又有不同慶祝方式的灑紅節,
那捉弄人的氣氛,不知不覺讓人看了照片都開心了起來,不覺得嗎?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