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09.2015

如何從平面藝術預言城市化?音樂、理念、藝術如何並行而上?

從動畫電影看城市化。《大都會》──由林太郎當監督跟大友克洋注寫劇本並於 2001 年上畫,改編自手塚治虫先生出版於 1949 年的漫畫《大都會》。

對,這次提及的故事不是漫畫,也不是科幻電影版本的《大都會》,而是動畫版的《大都會-Metropolis》和我的原子筆藝術系列之一的《困戰-Cage》。

Metropolis

電影中的大都會市主要以顏色分為上層和下層,灰暗若冰的冷調子,沉重的色調;充滿活力的暖調子,進取的顏色。用強調視覺性的反差來表達上下階層積累的矛盾。

反觀我的系列作品《困戰-Cage》,一借《Metropolis》的光彩,眼光由沉重的建築物伸延向後面的主角──天空。同是以光暗色調來帶出主題:明喻長此下去,將來的天空說不定是電腦合成的「幻影」(Projection Mapping);暗喻現在的天空還是充滿富饒的色彩,神秘漠測的樣貌。

你喜歡那一個天空?矇騙雙眼的高科技?還是風雲色變的自然?

我的是後者,顏色是來自自然,地球上最富人情味的土產,能讓人理性冷静,也能讓人熱情如火。

Cage_2_150
photo from www.renihaymond.com

用大眾化的方式和最平凡手段來談論一些為人所共知,卻被人避重就輕的問題,「城市化直線上升」就是一個好例子了。

過度的城市化會不會就把天空都遮蔽住了?還是跟《Metropolis》的結尾一幕般,最終變成如世界末日般驚人的絕望,繼而驚天動地的崩塌,最後便是磚頭鐵皮滿天飛的潰壞和瓦解?吞噬一切也吞噬自己?

CityLandscape_150
photo from www.renihaymond.com

《困戰-Cage》

同在香港或其他城市化的地方,那繁忙急燥的生活裡,會花點時間抬頭看看我們的天空嗎?會看到什麼嗎?天空是什麼模樣的?那是一幢幢的高樓石柱?那是連續不斷的電線杆?陰霾裡的是藍天,還是灰雲?當下城市化的發展是過度,還是正常?是生活所需,還是各國競賽?走到最後,到了將來,頭上的藍天白雲還是天然的,還是電腦合成的立體投射影像?教我們如何進步,如此退步。

Living in urbanised countries and cities such as Hong Kong, do we still have time to look up at the sky and how it looks like? What can we see? Tall buildings, electric poles? Blue or gloomy sky?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speed of global urbanisation and is it necessary? Will we be able to see the blue sky in the future? Is it a progression or regression?

fsdf

而我在創作《Cage》這系列的作品時都會打開擴音器,聴著不同的爵士樂跟藍調音樂,因為這是以都會城市化的天空作主題嘛,當然要有大都會感覺的音樂作陪襯,這就跟動畫《Metropolis》中同樣採用了大量爵士樂作配樂的道理一樣。所以說,數百年什至數千年以來,藝術從來都離不開音樂,音樂如是。與主題共鳴的音樂,對平面藝術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

爵士樂是我的作品的禮服,而我在《Cage》系列所選的大多偏向Bebop和Hardbop,跟《Metropolis》中比較古典的 Swing 則有點分別。

其實本人跟林太郎和大友克洋先生一樣,也是爵士樂迷。見笑了這是香港其中一處享受

dgdfgdfg
photo from Google

dfgdfgdf

爵士樂的好地方──Visage One

photo from Visage One

不可轉載
Reni Haymond 雲千藍
「任雲再厚再重,上面的永遠都是萬里晴空。」-雲千藍香港第一位原子筆純藝術家,同是位素食者。地球上沒有貴賤之分,用最不被重用的工具走進藝術界,跟原子筆不是玩過家家的關係,而是相惜並存。視覺藝術系碩士生
「任雲再厚再重,上面的永遠都是萬里晴空。」-雲千藍香港第一位原子筆純藝術家,同是位素食者。地球上沒有貴賤之分,用最不被重用的工具走進藝術界,跟原子筆不是玩過家家的關係,而是相惜並存。視覺藝術系碩士生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