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與美洲的發現使得歐洲的西方文明迅速上登了一個更高層次,在轟轟烈烈的殖民地開發浪潮中,葡萄牙與西班牙以及英國作為亞歐大陸最西端的出海口自然是首當其衝,占得了那個時代最大的利益。在葡萄牙諸多的大航海印記之中,里斯本的 Belem 地區是最為集中與輝煌的地方。
Belem 區位於里斯本西部,面朝特茹河的入海口,地理位置註定 Belem 會成為保衛與監督里斯本海上貿易的橋頭堡,同時也是眾多航海家開始追夢之旅的起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到 Belem 最簡單的方式是乘坐現代化的有軌電車,一下車就會看到讓人驚詫的輝煌建築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它是里斯本最為出名的景點之一,同時也是葡萄牙特有的 “曼努埃爾式”(Manuel)風格建築的典範。
修道院的修建與大航海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繫,或者說和葡萄牙本地航海家 “達伽馬”(Vasco da Gama)聯繫緊密。達伽馬對於葡萄牙來說,就等於是哥倫布對西班牙的影響,他走通了葡萄牙與印度之間的遙遠航道,並使得印度南部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讓葡萄牙躋身當時最強大的航海帝國行列。在達伽馬第一次啟程前往印度之前,恰恰就是在這裏的老修道院祈禱航海成功,而現在看到的這座 16 世紀初歷經 50 年締造的宏偉建築,則是國王為了紀念達伽馬此次航行而建設的。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其中大部分面積是修道院博物館,而另一邊則是 “海事博物館”(Museu de Marinha),修道院的入口就在整棟建築的中段。無論是修道院的哪道大門,呈現出精緻複雜的“晚期哥特風格”,“曼努埃爾式”與“文藝復興風格”的混合面貌,站在它巨大的建築立面前端詳這三四十米高冷峻高牆,不僅有一絲壓抑與敬畏浮上心頭。
修道院內最開闊的廳堂是 Church of Santa Maria,這裏免費參觀,其 “達伽馬”(Vasco da Gama)的棺墓在一進門的顯要位置,而對面的棺槨裏長眠的則是葡萄牙詩人 “路易斯·卡蒙斯”。這裏的穹頂高達 25 米以上,支撐這龐大屋頂的僅僅是六根華麗的文藝復興風格八角柱,這些柱子在頂端發散並互相連接,組成了 8 邊形拼接出的三角形穩定結構。柱子的減少讓室內空間顯得格外寬敞,而這並沒有衰弱整棟建築的穩定性,在 1755 年幾乎毀滅里斯本老城的大地震之中,這棟結構卓越的堅固建築居然幾乎沒有損壞,更給它賦予了一層光環。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內真正的修道院部分雖然就挨著聖母教堂,但卻需要收費。如同很多大型的修道院一樣,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主體也是圍繞一個開闊的庭院建造的,庭院四周圍繞著兩層美輪美奐的拱形回廊,裏面的天花板依然延續了聖母教堂的八角形結構拼接。
回廊大概有四五米寬,儘管是旅遊熱點但在這裏溜達也並不覺得很鬧心,作為修士隱修的場所,修道院會盡可能營造適合學習與平靜心神的氛圍,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這種氛圍格外清晰。雕樑畫棟的廊柱在很多角度都起到半遮半掩的作用,把回廊的空間分隔成一個個小小的獨立空間,幾十米長的石凳也被分割成若干社區域,經常會發覺不到柱子另一側還有著其他遊人。在二層的一個角落裏有個屋子可以來到聖母教堂的二樓,這個平臺是教堂唱詩班專用的區域,在這裏可以俯瞰整個大教堂內部,並且能夠更清晰的觀察教堂兩側精緻漂亮的彩色玻璃窗。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門前的區域稱為 “帝國廣場”,走到它的最西側會看到“海事博物館”並不顯眼的入口,以及入口外草坪上兩個大航海時代留下的大型船錨。經過我的實際參觀之後,覺得這間博物館若非對大航海時代以及航海本身懷有特殊的興趣,其可看性並不算很強,因為其中主要的展品大部分都是各種船隻的模型。
海事博物館一進門的青銅雕像描繪的是對於葡萄牙人來說家喻戶曉的 “恩裏克王子”(Infante D. Henrique),可以說正是這位王子殿下和達伽馬共同締造了葡萄牙海上霸主地位,除了是一位航海家之外,恩裏克王子還建立了世界上首間航海學校,堪稱開闢系統的航海技術研究的先驅。
展廳內收藏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多桅帆船直到現代葡萄牙海軍現役驅逐艦在哪的數百個船隻模型,但從製作工藝上來講這些模型個個都是無可挑剔的精品,而在這裏它們被按照時期和功能陳列出來,講述著一場又一場人類為征服海洋而展開的奮鬥。
一些櫥窗裏還擺著豐富多樣的航海用具等歷史文物,這些用具對於玩過《大航海時代》遊戲的人來說應該並不陌生,銅質的六分儀、望遠鏡等儀器均代表了當年精密工業的最高水準,而諸多旗幟、紋章、勳章、船長當年的佩劍無不描述著這些冒險家當年創下的豐功偉業,它們的擁有者更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航海家,例如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人比比皆是。
在第一間展廳的盡頭,可以看到兩間忠實還原了當年葡萄牙皇家旗艦上的國王與王后船艙,全木質裝飾的房間除了層高比較矮之外,絲毫沒有在奢華與舒適程度上打折扣。然而更勝出普通房間裝飾的一點是,即使是幾百年前的船艙也極好的採用了整體設計的緊湊結構,小小船艙內盥洗及辦公、休閒設備極好的融合在一起,傢俱的整體性歎為觀止。
除了船隻模型之外,其實海事博物館裏也有不少 “真傢伙” 在另一個展廳裏,不過限於面積有限,像是那種多桅帆船就不要想了。在這裏可以找到幾艘幾百年前供貴族使用的遊船、上世紀 2、3 十年代設計製造的水上飛機、當年鐵甲戰艦上的內燃機等等,甚至於角落裏還有一座二戰期間的艦載高射機槍。
吹著空調看完那些海事博物館裏的展品,比夏天時在 Belem 地區漫步要輕鬆寫意得多,這個地區基本很少有綠樹成蔭的地方。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對面的帝國廣場花園上雖然有著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的噴泉,並且綠色的樹牆與草坪也讓人覺得十分養眼,但歹毒的陽光會很快消耗掉人們的精力,遊覽 Belem 其他的景點不免需要一些堅持。
穿過帝國廣場後,海岸邊最顯眼的建築是 “發現者紀念碑”,現在看到的碑體是在 1960 年 1 月建成的,用以紀念恩裏克王子逝世 500 周年。這座紀念碑可以徹底的體現出航海對葡萄牙這個國家的非凡意義,它原本是 1940 年葡萄牙世博會上的臨時建築之一。現在的設計和早先時候基本相同,它的意義就相當於北京世博會中的中國館,表現了這個民族最引以為豪的文化元素,不過如果對於人家來說這種文化元素是大航海,那中國館表現的是什麼呢?我還真不記得了。
這座紀念碑整體造型被設計成卡拉維爾帆船的形狀,恩裏克王子的挺立在船頭最前方,兩側的斜坡上排列著 16 個人物塑像,這無疑是後人評選的 16 世紀大航海時代葡萄牙名人堂。其中包括了以達伽馬、麥哲倫為首的航海家,沙勿略這樣的傳教士以及恩裏克王子、佩德羅王子、阿方索五世國王等貴族統治者,也不乏當年隨船出遊的科學家、畫家、歷史學家。正是這些人締造了至今為止葡萄牙最為富強輝煌的年代,儘管如今葡萄牙經濟不佳,早已不復當年雄風,但那個時代勇赴重洋奮鬥者的故事,無疑永遠都是葡萄牙民族的脊樑。
冒著灼人的陽光,沿著海岸邊的石板路往西邊走,著實要好一會兒才能走到下一個重要的景點,可歎的是這段路之間好像並沒有非常方便的短途交通工具,在這一路上鮮有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可看,除了領略一下里斯本富人的遊艇碼頭。
走上大概 10 分鐘的時間,終於能迎來一縷清涼,廣袤的草坪盡頭是孤獨但過分華麗的里斯本地標—“貝倫塔”(Belem Tower),正是這座小小的堡壘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一同被錄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是 16 世紀初 Belem 地區整體規劃的一部分,也是當年扼守特茹河入海口的防禦體系的核心。貝倫塔的實質是一座矗立在淺灘上的碉堡,全部結構都使用大理石材質建造,有著猶如大理石雕塑般優雅華麗的質感和造型,很難想像它會是一座為了軍事用途而誕生的,把軍事堡壘蓋成這樣也從側面體現了當年葡萄牙的財富如何多大揮霍不盡。
進入貝倫塔需要走過海面上的木質棧道,因為漲潮的時候塔身四周都會被海水淹沒,這片淺灘上經常會聚集著很多河豚與水母,走在棧道上往下看就好像是在看水族館一般。看過貝倫塔的內部可見這裏並未真正經歷過什麼激烈的戰火,儘管它幾經改造,但它在 500 多年間完好無損的一直矗立在這裏,完美得就像是昨天才建造好的的一樣。
堡壘的內部牆上共有 16 個炮位可以安裝大炮,整棟建築的內部結構都為了服務於這些大炮的運作,例如用拱形的地板抵消大炮的後坐力,在屋子天花板上開有天窗用以散去火藥爆炸噴發出的濃煙,如今這裏也依然放著一些古舊的火炮,但看口徑感覺應該不會是 16 世紀的產物。草草的看過樓下的地牢和儲藏室,來到上層的平臺上,站在最南端可以看到貝倫塔最為精緻的角度。南邊的欄杆上矗立著一座惟妙惟肖的勝利聖母像(Nossa Senhora do Bom Sucesso),她伴隨著貝倫塔守護著里斯本的咽喉水道,500 年如一日。她身後的塔身上最中心位置刻有 “曼努埃爾一世國王之盾” (Royal Shield of King Manuel I)。這個用皇家符號和曼努埃爾式的元素裝飾的正面,被 16 世紀的旅行者和水手稱讚有加。
站在貝倫塔上憑欄遠眺河對岸的景象,即使入海口處並沒有羅卡角那樣的驚濤駭浪,也足夠讓人沉思良久。Belem 區興起之前,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葡萄牙還只是世界版圖上的一個三流小國,然而一種新思路的產生最終促成了葡萄牙人前仆後繼的走上挑戰海洋的冒險之路,而這種激流勇進的態度使得他們獲得了空前的成功。Belem 區的宏偉建築隨著葡萄牙的騰飛拔地而起,經歷過那極盛的,不可一世的時代,Belem 區又完整經歷了葡萄牙的衰落與重組,但如今的遊客守著這美麗的海灣,我想沒有人能夠忘記與忽略那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一頁。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