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19.2015

人的大腦愛做錯誤的決定,像是跟著排行榜買音樂?!

pexels-photo-large

文/Dan

 

我們生活周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排行榜資訊,

從本周熱門音樂榜、本月票房熱門排行榜、十大熱門餐廳排行榜‧‧‧‧‧‧‧

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包,

為的就是讓我們可以最快速有效率的參考大家的意見,

跟著大眾的建議走,就可以做出「最不會錯」的選擇,

然而相信排行榜做出來的選擇真的是最好的嗎?

實驗告訴你,其實排行榜正是最能反映團體迷思的其中一大現象!

掌握其中關鍵,不只可以避免自己陷入團體迷思,

更可以善用這樣的思考迴路方式,在生活中創造你想要的結果!

people-coffee-tea-meeting-large

長久以來,研究人員都知道,如果成員會彼此影響,群體的錯誤就會被放大。

當然,人類基本上是喜歡社交的動物,

而且人類語言可能是動物界中最微妙、最深入的社會機制。

打從娘胎,大腦的設定就幫我們自然地跟隨和模仿他人。

人類的情感是會彼此傳染的,肥胖似乎也會傳染,而快樂也可能是有傳染力的。

(我們知道有一名行為科學家,提出一項他所謂的人生定律:「你不可能比配偶來得更快樂。」)

從眾是群體的基本行為,這句話可是一點都不誇張。

 

如果你還不相信,那要告訴你,有一個用音樂下載所做出的高明研究。

社會學家馬修.沙加尼克(Matthew Salganik)

和鄧肯.華茲(Duncan Watts)共同做出一項結論,

音樂賣座與否有很大的原因是偶然的,早期有好的評價是最終賣座與否的關鍵。

 

在企業界,很多人知道這一點,但是根本沒有清楚意識到這個情形。

他們低估了產品銷售好壞取決於產品推出後的立即表現,

而且常常高估東西的內在優點,以為只要東西好,就能賣得出去。

沙加尼克的研究是這麼做的,有四十八首歌曲是由新樂團創作的,

實驗控制組的人可以下載一首以上的歌。

在控制組裡,歌曲的內在優點和個人品味是決定選擇的因素,

參與者不知道其他的人下載了哪些歌曲,或是喜好評價。

他們是靠自己獨立的判斷,才喜歡那些歌曲。

為了要測驗社會影響的效應,沙加尼克和華茲還另外找來八組的人當實驗對照組。

在這些對照組裡,

每一組的成員都可以看到每一首歌曲在他所屬的小組裡先前下載的次數。

 

簡單來說,沙加尼克和他的夥伴在測試社會影響力和顧客的選擇之間的關聯。

hand-large

你想結果會怎麼樣?如果可以看到別人的行為,在這個研究裡是用下載次數來衡量,

知道別人的選擇後,會不會改變你的判斷?

答案是情況會差很多,雖然表現最差的歌曲排名(根據控制組的結果)絕對不會躍升到前面幾名,

最受歡迎的歌曲也絕不會滑落至谷底,除此之外,基本上任何排名的變動都有可能。

如果一首歌一開始的下載量就爆衝,接下來就可以表現得非常好。

如果一開始沒有亮眼表現,幾乎所有的歌曲都可能是敗筆。

 

沙加尼克和華茲證明了,歌曲下載的結果可以很容易被人為操控,

因為歌曲的歡迎程度是一種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表示如果網站顯示(其實是錯誤的資訊),

某首歌下載的次數很多,就可以獲得很多人的青睞,最後變成熱門單曲。

據說甘迺迪總統的父親喬.甘迺迪(Joe Kennedy),

在兒子剛出版《當仁不讓》(Profiles in Courage)一書時,就買了上萬本,

這本書後來變成暢銷書,這個老爸可真聰明。

 

對於想要推銷產品的企業界,以及愚昧群體裡的領導者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因為他們犯的錯誤就是,在大家蒐集好足夠的資訊之前,

就常常自行宣布傾向於某個行動計畫,或是公開表達事情可能的結果。

pexels-photo-11760-large

這種啟示似乎很明顯,但是現在有確切的實證支持:

如果特定專案、公司、政客,或是原因在早期就獲得很多支持,

就可能演變成群體最後的決定的選項,

就算原本事情若沒有支持,單憑事情內在的本質,是會失敗的,

小團體和大團體都可能有這種走向。

如果群體裡一開始發言的人贊成某一項 行動計畫,群體就可能轉為支持那種看法。

其實今天若換另一個人先發言,大家做的又會是另一套。

 

當產品成功時,我們常常認為這些產品會成功是必然的,

<蒙娜麗莎的微笑>一定是世上數一數二、最有名、最被人尊崇的畫,不是嗎?

她的肖像特別的神祕,令人無法抗拒,對吧?披頭四注定會成功,不是嗎?

哈利波特系列是出版史上最受歡迎的書之一?這些書太棒了,怎可能不暢銷呢?

但要小心這種思考方式,因為合情合理常常是一種錯覺。

我們沒有辦法在這裡證明,但是這是真的:

如果造化弄人,這些作品和人物的命運就大不同了,可

能就不會有人知道有<蒙娜麗莎的微笑>、披頭四,甚至是哈利波特

(事實上,這幾個象徵代表一開始也是並非順遂,但是在意料之外突然爆紅,才受到眾人矚目)。

 

很多群體演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心態,認為最後大家分享出來的觀點一定要整合。

這種感覺也要提心,因為這常常是一種錯覺。

群體的結論很可能是因為第一個發言的人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可以稱之為群體討論的意外副作用。

「老闆先說」和「部屬先說」這兩種議會程序,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聰明的經理人經常能意識到這一點,會安排會議的討論,

讓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時刻發言。

在聯邦政府裡,有一些最有效率的領導者就會高明地安排討論的順序。

他們知道,在關鍵的時刻,要點名自己屬意的人來發言,就能使結果出現變化。

 

給經理人的啟示:如果提供你屬意的人一些想法,讓他們可以提早而且頻繁地發言。

給另一個啟示:如果你不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可萬萬別這麼做。

 

破解團隊迷思封面.jpg

不可轉載
三采文化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 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 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