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14.2015

我們的同志孩子-孩子出櫃,父母入櫃

Image

《我們的同志孩子 》
蘇美智/著
三聯/出版
香港小童群益會/策劃

 

同志在生命路上,從來都不簡單,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新聞聽多了,人是會麻木的。去年的 imitation game,令人從新記起同性戀在二戰的時候是需要被治療而打荷爾蒙針,事實是在現在的社會,也有需要被治療的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基本來源是宗教的教條,令我重新想一想宗教的教條是管制著自己的行為,還是大眾的行為。
人類及文化是會進步的,以為每人都能在進步中多一份包容,但在同志的反對聲音也沒有減多少,反而愈來愈激進。但這本《我們的同志孩子》不是說現在什麼光明社要以宗教的原因來反對多元成家的故事,而是一個小孩出櫃的時候,就是家長入櫃的小故事;而是社工們在「性向無限計劃」的路程;而是同志道出自己出櫃的心情。
孩子的不安與欲出櫃的衝動,想起前陣子康永哥在大陸節目《奇葩說》提及:「同性戀並不是妖怪,我們可以很好的活著這裡。……你走到那個行業的頂端,讓爸爸媽媽放心就是了。……問題是很多人都走不到這步。」是對的。在父母眼中,可能要有一點點的成就,也能安心點,跟別人說我的孩子就像別人一樣能成功。可惜。成功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本質從沒改變,是父母的子女。
九段小故事:九對家長與九個小孩。

不同背景的家長,看著自己期望許多的子女,突變成他們「不熟悉」的子女。當所有期待都落空,由傷心到悲憤到重新出發的心情,到底要沉澱多久才能認識一個他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子女也應該想想,我們的開放與父母的封閉。同性戀子女們也用了多少時間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認同 自己。相對地,父母也需要時間去認識了解及認同。欲速則不達,出櫃對父母來說,不是你說他們就能立馬能接受的。花多點時間令他們先了解,才能讓他們知道同性戀並非可怕。

延伸閱讀:

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
男男正傳:香港年長男同志口述史
不可轉載
古砂澄
一點廢、一點藝的偽文青。 人生目標沒別的,就是要當一個Neet(廢青)。 電影是糧食,舞台劇是氧氣。
一點廢、一點藝的偽文青。 人生目標沒別的,就是要當一個Neet(廢青)。 電影是糧食,舞台劇是氧氣。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