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金山藝術大學(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研究所與大學部課程上的差別,除了必修的學分數之外(大學部比較多而且每學期必須修的學分數也比較多),最大的差別就是研究所的學生必須在畢業時交出自己的專題。而當修完基礎課後的 Mid-Point,就是讓學生們與系主任還有其他指導老師審核基礎課的作品與報告自己專題想做什麼的機會。
插畫系主任 Bill 在開學前沒什麼人去的說明會時,其實有說過他認為報 Mid-Point 的時機應該是越早越好。這樣才有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課程可以好好完成專題,所以只要你覺得當你準備好了,就趕快去報名參加。因此身為一個聽話而且傻傻的乖學生(?),以及凡事想早點解決好專心準備專題的個性,我在基礎課上要上完的那一個學期,立刻報名了 Mid-Point。當然,在事前我也向許多已經通過 Mid-Point 的同學打聽狀況,但得到的答案是很讓人困惑的。「系主任從頭到尾都沒有看我的畫,但對我的故事到是有很多意見!」A 同學這樣說。「系主任不喜歡我的專題,所以我得重來一次!」B 同學這樣告訴我。而 C 同學告訴我她的經過「我是暑修的時候去的,結果只有系主任一個,雖說我很緊張,但一切還算順利!」…… 所以結論是,一切是看系主任那天的心情,他想到要問你什麼就問什麼。現在回想起一切,我的準備其實很不充份啊!會過真的完全是運氣好,所以以下經歷好學生不要學。
在 Mid-Point 當天,Bill他其實對我基礎課的作品是非常讚賞的,對於我這幾學期的進步表示很讚許。但接下來就是災難的開始,當我開始報告我的專題 30 秒後,他已經翻完了了我薄薄的專題報告書,然後打斷我開始問問題。由於我的專題很貪心的一半是動畫的概念美術,另一半是想畫一本給大人看的繪本(千萬不要說是成人繪本)。而繪本這部分讓美國人很困惑,因為他們認為大人不會閱讀繪本(Picture Book),大人應該要看所謂的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所以接下來就是一段他們想搞懂我想做什麼的過程;我借用了系上的電腦網路上找了幾米的作品給他們看,系主任跑回辦公室從他的書櫃中翻一些書問我這是不是我想做的專題?中間還有系主任去找書空檔我跟其他老師大眼瞪小眼的尷尬空白。最後,解救我的是午休時間!由於我花的時間太多,系主任不耐煩了(肚子餓而且不想再看見我?),所以他就揮揮手說:「好啦!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於是我就這樣不小心通過了我的 Mid-Point。
幾年後的現在,我其實可以清楚的回答,在 Mid-Point 的時候系主任想看到什麼?在這對插畫這名詞定義混亂的現在,雖說我們插畫系主任是一個傳統的風景插畫家,但他對於學生們想畫什麼與做什麼專題,心態是很開放的。你要畫概念美術(Concept Art)、要畫繪本、要畫漫畫、要畫時尚插畫、甚至在藝廊銷售原作,他都可以接受,唯一的限制是要有市場性。所以在 Mid-Point 時,如果你的基礎作品系主任覺得 ok,然後又提出他覺得在市場上可以接受的專題,那通過的機會是很大的。我唯一聽過完全被打槍的案例是一位韓國同學,因為他想畫戰時的宣傳海報(War Propraganda Posters)。其實我聽到的當下覺得是很酷的主意,但很明顯的在現代,他不太可能用這專題當作品集找到工作。那我當時是怎過的呢?我想原因是我告訴他我這繪本瞄準的市場不是美國,而是台灣或是歐洲其他可以接受的地方。所以他雖說搞不懂,但看在我基礎作品不錯的情況下,還是讓我通過了。
Mid-Point 在我舊金山藝術大學求學過程裡,其實只是小插曲,但其實是蠻有趣的一段經歷,下次就要來說過了 Mid-Point 後,一個研究所學生可以為自己做專題選擇的課程!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