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12.2015

台灣人也許熱情友善,但看看台灣人哪些習性會惹惱「外國人」呢?

152381699_09e81d9e7b_b-1024x750

◎本文作者:Elias Ek & Li-yu Chen 

台灣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IEP)評為世界上第二安全的國家,並以美麗的風景和友善的人民著名。不過對於在台灣已經居住超過 22 年的德國企業家 Arwed Graubner 來說,台灣人在友好外國人這件事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日前 Start a Business in Taiwan 刊出關於這位在台外國企業家對於台灣人對待外國人方式,所造成的負面觀感。

Arwed Graubner 在 1993 年時來到台灣,在這裡完成大學學業並開始他偉博科技公司(Vapor Technologies;VTLG)的事業。這家香港商科技公司在台灣、中國和德國都擁有分公司。該公司專注於研發和製造客製化馬達所需磁鐵、陶瓷和鋼珠外銷至全球超過 15 個國家。去年開始 VTLG 的網路購物平台和 APP 開幕,專門提供一些業界常見但很難在一般硬件商店找到的產品,他們在網站上販賣超過 1500 樣商品而且持續獲利,對 Graubner,擁有利基市場十分重要。

如今 VTLG 所觸及的市場已經遍及全球,並且擁有將近 30 名員工分別來自於法國、西班牙、馬來西亞、德國、中國及台灣,當中許多人甚至已經在這間公司待了超過 10 年。他也堅信他事業成功在於每天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下去,所有的決策都要有它的合理性,最後一定會看見事業成長。

當然今天我們的主題並不是要探討他成功的過程,我們並不懷疑 Graubner 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而且有那能力想住哪就去哪。可惜的是,他對於住在台灣這件事卻是漸漸失去興趣。

 

  • 管你住多久,歪果忍在台灣永遠是歪果忍

Graubner 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已經在台灣住超過 20 年,對於對他來說,他認為他永遠都只會被當成是一位「外國人(Foreigner)」。在此 Graubner 也提及事實上在華人社會來說,他被稱作「外國人(the foreigner)」或是「外國朋友(foreign friend)」而不是被介紹自己名字是在也正常不過的事了。不過這樣的語言習慣也許也代表著一些什麼。

「通常在捷運上,只有在我旁邊的座位沒人要坐,而當我起身離開後,這些位置就會瞬間被坐滿。對於這類現象,我們往往可以用一種可預期的方式去解決,就是把這些衝突當成是我們的誤解,因為外國人不懂台灣的習性,而且台灣的模式是不太相同的。」

 

  • 公家機關對待外來者不友善的態度

除了台灣人對於把它當成一個外人的反應感到不自在之外,他發現台灣當地公家機關的規定和態度,還有他們的員工,也是讓人感到十分失望。

「我們姑且稱它做『歧視』吧!他們並沒有平等對待不同色人種的的方式。身為一位高加索人往往受到正向歧視,然而這根本不代表什麼,也只不過是一件事情的一體兩面。」

Graubner 也舉了一個他在公證機關要取得合約公證的經驗作為例子,整場的公證會議全程都是以 Graubner 完全不懂的台語進行,然而當向在場人員要求轉換成中文的時候,他得到的回應僅僅只是一聲大笑並繼續說他的台語,讓他認為這並不被平等對待而且不被當一回事。

「在台灣行商的過去十四年之間,我同樣也遇到許多次,客戶或供應商不想由我簽署合約,而是希望台灣本地的員工做這件事情,因為他們害怕一個外國人的簽名不具效力。」

另外,雖然台灣沒有規定外國人不允許申辦信用卡,許多外國人有同樣遭受銀行行員驚恐或是不友善對待的經驗。Graubner 自己便有一次被銀行拒絕申請信用卡,當時銀行的理由是這張是台灣籍獨家申辦的,然而同時他一位從香港來擁有加拿大國籍的人卻很快就被接受辦理,而且是在同一家銀行。這些年的經驗也讓 Graubner 感到十分失望。

 

  • 外來者不受認同加上生活保障不足

「我一直認為只要我學習中文而且試著融入台灣社會,我就能夠被接受。我不會再待在這個地方太久的。在大學時期我常指出這點,然而通常別人最後只會回應我說:『如果你不喜歡,那你來這(台灣)幹麻?』。」

如果在網路上搜尋,不需要多久就可以看到其他很多人分享相同的想法和經驗。許多外國人發現台灣的人很熱情友善(Again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許多居住在這裡超過十年以上而且熱愛台灣和這裡生活的外國人仍然會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很多限制(諸如已經百紙黑字的規定和規範或是僅僅是人為的做事方式)而遭遇許多困難。即使是擁有永久居留證的人,他們同樣也會遇到從出生開始到更多如信用卡、銀行貸款、養老金、和小孩的醫療健保等限制。

這些日子 Graubner 開始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歐洲建立他的新事業和生活。他不希望等到老了之後,才在一個歡迎他的地方重建新生活以及與當地人的連結。

許多居住在台灣的外國人都希望能成為台灣公民,只是台灣法律要能夠修改讓他們不必在申請過程中被迫放棄他們原本的國籍,如此一來與台灣人能夠輕易擁有第二國護照相比,這也較為公平。

在台灣社會之中,對於從國外來台灣的人(或是在台灣長大但不同種族、顏色的人種),往往會使用「外國人」、「老外」、「阿兜阿」稱呼,這或多或少是一種習慣,當然對於一個要是真的懂中文的外國人來說,這也許是一個困擾,在他們眼裡可能這些帶有歧視;而對於一個長期居住或是實際上土生土長的人來說,這可能是被排除身為台灣人的說法。

不過對 Graubner 自身的經驗,老外和台灣人也有些見解:

 

  • 既然你並非土生土長,你就是外國人阿!

「事實上在台灣,如果你不是台灣人,你就是外國人,而且永遠都是。我不在乎你是否能夠講流利的台語、華語、或是客語,而且了解台灣的風土民情或是在這經年累積的經驗,甚至和當地人結婚,你依然不是台灣人。我對於這個事實的認知沒有問題而且我了解。」-Steve Barringer

Steve Barringer 已經居住在台灣六年了,然而他認為台灣人的問題並不是在於如何稱呼外來者,根據他先前住在其他國家的經驗,台灣人是最會抱怨自己所居住的地方,Barringer 個人認為台灣人已經為此耗盡所有精力,應該要向前看。

 

  • 台灣人比較天真,亦或者說是…… 比較無知吧

「對台灣人來說,種族歧視(racism)是指看不起對方並且帶有不平等對待的行為。不過如果你想要要求受到平等對待,我想世界上很少有地方能夠部分甚至於完全達到。台灣人不會看不起外國人,相反的,他們只是比較天真、害羞,而且不擅於處理和外國人相處的處境。」-Joe Huang

「在同樣的情況下,你認為台灣人在德國就不會遭受同樣對待(例如正向歧視)嗎?然而我知道台灣的國際化程度還不夠,而且有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陳冠亘

雖然許多人曾敘述過日本人聽到別人對他說英文會拔腿就跑這件事情,那台灣人呢?也許就像 Graubner 那樣在捷運上沒有人敢坐他旁邊一樣吧!某一方面,台灣人也許也感覺不自在。Barringer 也說他同樣發現在捷運上常常沒有人敢坐在他旁邊,而他也了解部分台灣人對於旁邊可能隨時會出現別人使用他們不熟悉甚至不認識的語言和他談話而不知所措。

另外,如同稍早所提,台灣人之所以稱呼外來者老外、外國人等等的稱呼,比較多帶有習慣,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台灣人對於自己所不常見到的人事物,所使用的稱呼,一部分是在於台灣的國際化程度並沒有高到這樣的程度,最終造成的「無知」現象,而這也許是需要被教育的。

 

  • 重要的是「歧視」存在在世界各地,也包含部分外來者認為自身應該擁有的特別待遇

另一方面,承認吧,有些台灣人的確不喜歡外國人。但這很嚴重?不管在任何國家,一定都會有這樣子的人存在,部分歐洲國家的人也討厭外來移民,部分美國人對於不同顏色種族的人也不十分友善;歧視,無國界。不過也許換個角度想,生活會過得更開心些。

「也許你認為在捷運上碰到的事情叫做歧視,那麼你旁邊坐著一個陌生人你會覺得自在嗎?你應該要高興沒有人要坐你旁邊,因為你有更大的位子!…… 讓自己在嘗試或是做任何事情方面都把自己當成是外國人是一件白癡的事。也許就像你說的,正向歧視,但這實際上根本不算什麼種族歧視,你應該要利用被這種對待方式的好處讓你好過一點,而且我認為台灣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夠好,也讓這個地方已經足夠的國際化。」-Kirby Harris

對於台灣來說,包容成功的外國移民企業家的確是一項珍貴的資產,對於幫助台灣建立成為多元文化的社會相當重要。另一方面,台灣也許該省視某些規訂以及人的態度上來留住和吸引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前來,而不是逼迫他們出走。

(文章來源:BuzzOrange Global 轉載 Start a Business in Taiwan;圖片來源: zense  CC Licensed)

不可轉載
BuzzOrange 報橘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