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熱愛時尚嗎?大家心中的時尚愛好者是什麼樣子?
我一直都對服飾和設計很有興趣,卻從未對時尚有太多的狂熱。一來是因為以前總認為時裝精品不只是貴,而且有一種遙不可及感,跟我好像沒什麼關係,再來就是因為對時尚的印象總是連結著表面、盲從,所以就是沒有興趣。
直到一年半前,因為修了一門叫做時尚近代史〈Fashion History: 19th – 21th Century〉的必修課而讓我對時尚兩個字和其所代表的整個產業有了巨大的改觀。
那堂課的老師叫 Ann Frank,來自紐約曼哈頓的她以前學的是裝置藝術史和設計史,現在除了身兼 Parsons The New School、Pratt 和 New York School of Interior Design 的教職與講師身份,同時也擁有多年的傢具、裝置藝術、時裝、和高級珠寶的評論及鑑定經驗。這樣的背景和經歷使得她不單單是個時尚方面的專家,更融會貫通的熟知各領域間的歷史、發展、和相互的微妙關係,也使她有能力一眼就看出設計師透過了哪些小巧思在向某個年代或某位大師致敬,也許是裙子的長度、也可能是特定布料的運用,這些小細節一直都在那等著我們發掘。
其實本來就該是這樣,因為沒有事情是單一面向的。一個對藝術、歷史沒有研究的人眼中的時尚當然只會是一件衣服、一場秀,但那些作品並不是無中生有,大部份的設計師都是望著過去、看著歷史,夾帶著經典之中再加上屬於自己的靈性。
時尚歷史課有考試嗎?要怎麼考呢?
首先我們會拿到一疊白紙,題目會以 PDF 的形式出現在螢幕上,一個題目大概會長這個樣子:
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比較。這不是一堂布料或設計課程,所以重點自然不在那。我習慣從年代開始想,這兩件洋裝的線條是直線且俐落的,而這樣的線條最流行的時刻就是 1920’s 和 1960’s。但比起二零年代的直線,六零年代設計師的喜好更為簡約,而且有些設計師如 André Courrèges(左圖紅色洋裝的設計師),更喜歡在作品中加入「太空感」這個元素。所有題目都是開放式的,而這類型的題目沒有一定的正確答案,你可以比較設計師的相似和不同處,作品和當代藝術運動的關係,只要說得有道理都可以拿分。
一件衣服、一幅插畫、或一件攝影作品的價值從來不只來自商品本身,而是背後所代表的世代背景、藝術風格與故事性,這也是這堂課最重要且最有趣的地方。它包括了藝術的不同面向,而不只限於服裝、時尚產業。這個世界的一切本來就是連動的,時尚是如此,繪畫是如此,音樂、文學亦是如此。當代的文化影響著藝術風格,經濟情況也會牽動時尚產業。一件事情之所以發生從來不是起於單一因素,而是成千上百種不同的原因所綜合的結果。
今天的世界不也是這樣?全球化與科技的進步及各種因素的結合帶來了快速時尚,而這種狀況久了也導致現在愈來愈多的人們與品牌注重品質更勝於數量,開始所謂的「慢時尚」。綜觀時尚產業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端莊久了就會想要狂放不羈,極簡直線的輪廓也會走向曲線的、豐滿的線條。
什麼事都一樣,懂得愈多就愈覺得有趣。如果真心喜愛,多深入了解其時代背景後的含義,時尚就不再只是追蹤每季兩次的發表會和最新單品,而會進入另一種層次的著迷。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