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音 圖|草字頭國際
享受甜蜜而沉重的睡眠甘露吧(Enjoy the honey-heavy dew of slumber)。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凱薩大帝》(The Tragedy of Julius Caesar)
古斯塔(Kustaa Saksi)作品於少少感覺研究室現場。(攝影/Tara Kan)
可曾試想過人類一生當中究竟花費多少時間在睡眠上?約莫有 30 年的時間,我們是在沉睡中渡過,睡眠佔用了我們一生約 1/3 的時間。日落而息的作息,在工業時代燈泡被發明後,人類驅趕了黑暗,延長夜晚活動的時間,睡眠變得無足輕重,睡眠被挪用去換取經濟發展、事業成就等發展效應,時間花費在睡眠上甚至被視為是種浪費。然而有愈來愈多神經科學研究顯示,睡眠應被更加珍視,睡眠是攸關腦液的自體代謝,也關於記憶重組與想像飛馳、創造力建構的時刻,也許觀展也是,非得要清晰、清醒才能進行審美?在半夢半醒間難道美感便會殞落缺乏精準?
古斯塔(Kustaa Saksi)作品於少少感覺研究室現場。(攝影/Tara Kan)
由草字頭國際所策畫,以芬蘭藝術家古斯塔(Kustaa Saksi)的織品地毯創做為主的展示「少少醒╳少少睡」,即創造了一場保持微眩反而比清醒體驗更多審美訊號的可能。這的確是場實驗,整個觀展經驗如同逐漸墜入夢境的漸進狀態。從市區搭乘的巴士翻入外雙溪半山腰,漫開的是不知名蟲鳴的微弱噪動,混著泥土與樹葉以些許潮濕腐敗的草腥味,撥開樹影圍繞的山徑,是一處被溫室黑網覆蓋的建築。在樹的枝與根盤旋間懸掛的是古斯塔「半夢半醒Hypnopompic」系列,他訪探自己與他人的夢境甚至是幻視的經驗,以法國查卡(Jacquard)提花織機技法,以嫘縈、金屬線、羊駝毛、毛海等差異織料,將夢境與幻覺這些假性存在的視覺,鉤築成有著繁複幾何、有機生物形體、色彩斑斕絢麗的大型掛毯;織料使得圖像如同浮出、攀附在布料上的生物,如同視覺可以觸摸般,躊躇遊走在意識與非意識的邊陲。最觸動我的是來自古斯塔針對幻視的田野,從許多幻覺經驗中歸結出人的幻覺多是以生物的形態出現在人的視覺中,如逐漸被昆蟲、蜘蛛爬走的現實,或是打開衣櫥竟是一望無際森林的幻視經驗,是否人即便朝極度虛擬、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屬於人集體意識的建構還是充滿與自然相處的經驗,人的意識基底是否就是由數萬年的自然生活所架構的,即便瀕臨狂顛,我們看到的仍是自然的意象。
古斯塔(Kustaa Saksi)的掛毯懸掛於展場間。(攝影/簡子鑫)
草字頭創辦人黃偉倫(Frank)表示選擇與自然洋行的少少感覺研究室合作,的確是此展關鍵的決定,「想創造一個屬於直覺的展覽」,古斯塔作品與建築原始自然的狀態構築一個很適切的平衡,展覽期間更有到訪者安詳的在掛毯旁入睡,更達到黃偉倫對展覽的設定,一個從腦部到肌膚都可以放鬆的觀展。
「春天,相約於森林吧」,造訪此展,可以保持惺忪的雙眼,讓森林的溼氣潤澤雙頰,舉著特製的萬花筒端詳掛毯更幻化的細節,伴隨手沖咖啡萃取與芬香蠟燭的香氣,讓所有的日常在此成為引夢的序幕,今日,讓生理單純被美感照料吧。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