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13.2015

沒錢買藝術品就買個粉餅吧:素顏妹都想買的時尚設計化妝品

欣賞藝術,卻很難擁有藝術作品,這是荷包不夠深常遇到的問題,可是透過藝術衍生商品的發行,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印著 Andy Warhol 作品的馬克杯、一本莫內畫作桌曆、一個奈良美智 Doggy Radio,讓藝術作品走入你的生活。近幾年掀起的品牌 x 藝術跨界合作風潮,席捲了高端精品到大眾市場,小從本土化包裝設計,大致跨國巡迴的整合專案,各品牌無不透過尋求合適的藝術家跨界合作,試圖爭取消費者多一秒的關注,同時應用不同藝術題材傳達品牌精神。

本次整理了來自美國的 Kiehl’s、法國 Lancome、日本植村秀與多位藝術家跨界合作的行銷案例,橫跨平面設計到多媒體應用的藝術行銷方案。

定期發表藝術家聯名系列的 Kiehl’s,來自紐約的血統可從歷任合作藝術家中窺知一二。無論是知名藝術家 Jeff Koons、街頭藝術家 Kenny Scharf 或是以塗鴉藝術成名的 Eric Haze,全然不同的創作風格與媒材,皆巧妙地應用在限定版外包裝設計上,「限定發售」的概念已經夠迷人,品牌更進一步結合慈善行銷活動,將系列所得全數捐助公益團體,增加消費者參與感的同時也為品牌注入更多創新活力,當然,這種樂於擁抱多元藝術和文化的特質,不也正是紐約給人的印象。

jeff-koons(Kiehl’s x Jeff Koons,靈感來自於 Ballon Flower 作品)

Alber Elbaz 為 Lancome 設計的「Show」系列,以這位頂尖服裝設計師的插畫為元素,為品牌熱銷商品睫毛膏穿上新衣,而插畫不僅僅用於包裝設計,Alber Elbaz 更為此次合作打造了一場虛擬時尚大秀,讓商品化為時裝伸展台上的名模,並忠實呈現高級時裝秀場台上台下的脈動,其逗趣幽默的表現手法,成功打造時尚迷心中的夢幻商品。再一次,將屬於伸展台的彩妝藝術,透過更親切的手法傳達給消費者,但更棒的好消息是,人人皆可擁有!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gn-rGzx2kZA[/youtube]

lancome-by-alber-elbez

(Alber Elbaz x Lancome ,量身訂作的插畫包裝)

寫下平均每七秒就售出一瓶潔顏油的驚人紀錄,植村秀是長期與藝術家合作的東方品牌,從山口藍、John Tremblay、蜷川實花、林明弘、村上隆、ob 等,透過藝術創作提升產品視覺包裝,以藝術家聯名形塑品牌意識,強調彩妝為藝術一環的品牌定位,讓每年的藝術家聯名系列成為公關操作的亮點,帶有收藏、收集的趣味成分。Click here for 6 PRINCESS by Takashi Murakami

除了藝術創作的魅力,帶有鮮明個性、更貼近人心的角色 (character),也是幫化妝品增添新意的魅力元素,像擁有捲曲睫毛、迷人大眼與火辣身材的卡通角色 Betty Boop,更與超模 Daria Werbowy 一起為 Lancome 睫毛膏代言。

兩姝在品牌電影中同場較勁,果然薑還是老的辣,Betty Boop 還躍上廣告、網站、店頭 pop,全方位攻佔你的視線,其他像是 Anni Sui x Minnie Mouse、MAC x Archie’s Girls,各以卡通、漫畫經典角色為訴求,除了加入角色的包裝設計,更試圖透過角色與消費者產生互動,轉化對角色的喜愛至品牌。

mac-archies-collection
(充滿美漫風格的 MAC x Archie’s Girls,圖片取自 google search, keyword: mac archie’s collection)

anna-sui-x-minni-mouse(可愛的 Minnie Mouse 符合亞洲市場喜好,圖片取自 google search, keyword: anna sui x minnie mouse)

藝術無國界不只是一句口號,透過跨界合作,品牌有機會將藝術帶進世界各個角落,而藝術的感染力,自然能替品牌吸引更多群眾,無論站在哪個角度評論跨界合作,對消費者來說,有機會體驗、感受、擁有藝術為生活帶來的美好經驗,永遠是一件樂事,台灣的品牌主們,也快快加入這潮流吧!

(圖片來源:www.stylus.com/ macsmagazine.com/ )

不可轉載
BuzzOrange 報橘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