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27.2015

別讓臉書那隻大姆哥決定你的價值,找到自己就從戒掉網路癮開始

5653817859_a2cf291915_z2

這幾年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雖然人與人之間傳遞訊息的速度變快了,但我們與自己、他人之間的距離越卻來越遠。我們和同坐一桌的親朋好友好似都成了陌生人,因為我們不再直視對方的臉,只想專注於手中的螢幕世界,儘管那並不會讓彼此的關係更靠近。

或許透過社群媒體,我們可以避掉一些當面互動時的尷尬、害羞,但最糟糕的是,當我們轉身躲進其中,以為這個工具能帶給我們什麼,殊不知我們也正不知不覺的被社群媒體所消耗著。我們對社群媒體上癮,就像嗑藥一樣,嚴重到一覺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想著先到 FB、Instagram、Twitter 上報到。

投身在社群媒體中的我們,漸漸地忘了什麼才是會讓我們真正感到開心的事,許多過去習以為常的規律生活也逐漸從我們腳下悄悄流逝,一場場迷失自我的劇碼,正隨著這個時代紛紛上演。

  • 透過複製明星形象找自己

許多人因為被生活壓力所逼,而開始追名逐利,彷彿用名牌、鑽石就可以代表我們生命的價值,自我投資、拓展心胸和視野這一類的事情顯得一點都不重要。於是,我們越活越沒有生命力,開始想轉而投身網路社群尋找新的出路,然而,這或許又是另一項危機的開始。

透過社群媒體,我們能夠知道我們看重的朋友,甚至是時下當紅明星的想法、穿搭,於是我們開始盲目地追隨他們,仿造他們的生活方式,好像每刷一次卡、買了和他們同樣的名牌、說了和他們一樣的話,就代表我們變得與他們更像,也就是更成功了一點。我們奉這些領袖族群為圭臬,好像他們是我們的上司,我們願細細閱讀並且信任他們在社群上說的每句話。

然而,我們用這些方式來找自己,永遠不會真正感到滿足,也永遠找不到真正的自我,因為我們的思想和生命力早就在這過程中被耗盡,我們越活越像沒有靈魂的商品。

  • 靠踐踏別人,製造自我價值提升的假象

在迷失自我,同時卻又渴望找尋的情況下,社群媒體中的我們也容易把每個人都當作競爭者,透過比較女性之間的火辣身材、俏麗臉蛋,或是男性的肌肉線條,再學著那些藝人打扮,藉此讓自己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另外,儘管這個世代也經常提倡人們追求自己的獨特性,但老實說,我們從小被教育的價值觀仍是認為跟大部份的人不一樣的就是異類,於是我們習慣覺得跟大家不一樣的人很奇怪、甚至會排斥他們。

因此除了身材以外,個人特質也常被拿來放大檢視,因為我們忽略了現實中的互動、感受,反而強調網路世界中的形象,群眾的力量更會促成網路公審,將一個人的言詞、照片無情、無限制的批評。這也讓有些原本想透過網路找尋出口,試圖改變自己的人,又漸漸被打回原處,甚至越來越自卑。

我們透過這些表象的東西、打擊他人,讓我們以為自己爬上了社會頂層,但其實我們只是靠著踐踏與我們不同的事物,好讓自己看起來比較高尚。

  • 自我的價值由自己決定,不是臉書那隻大姆哥

也別覺得生在這個世代、這個環境的我們好像就沒救了,其實人與人之間互動所產生的火花必定不會消逝,但想要重燃與人實際互動的熱情,首先我們必須強迫自己擺脫活在社群媒體,透過留言、照片體驗生活的模式,戒掉對那隻空洞大拇哥「讚」的癮,開始學著體驗當下的生命。

我們永遠無法在看似完美的個人檔案得到滿足,一旦了解到愛和自我價值不可能在網路上找到,我們就可以開始面對真實的生命,邁向幸福的道路。我們需要重新聚焦在對於創造美好生活的努力,而不只是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

想找到自己,就從丟掉這些沈迷在社群媒體的壞習慣開始吧!在我們汲汲營營地想從其他地方探尋之前,先看見自己內心最美麗、最可貴的那面,我們就知道該如何用同樣的方式來看待世界、找到最真的自己了!

(參考資料:ELITE DAILY,圖片來源:Khalid Albaih,CC licensed)

 

不可轉載
BuzzOrange 報橘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