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裡啊?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裡,
看見紅花呀!看見綠頭鴨,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這首歌的原唱者是來自北京的古小兔小朋友。那年小四的我長水痘在家休息,為舒緩我心裡與生理上的不適,媽媽買了古小兔的卡帶給我,自此,古小兔的童謠與繞口令就伴隨我成長至今。為什我那麼喜歡這首歌呢?我想應該是她陳述了那個令人自在,與生命共榮的情景,讓我很嚮往吧!然後,隨之而來的想法就是──現在,在我眼裡(或就是那心裡)看到的(想到的)又是什麼呢?我還能夠像孩子般自然地向生命敞開,並以一顆純然的心去感受、接受她嗎?(我想因為有其難度,所以才想以這首歌時不時地提醒自己莫忘初衷啊~)
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大自然與我之間的關係,而這份心思推演到生活中就是珍重身體與友愛自然。多年前拜讀洪金珠女士寫的《日本人為什麼會長壽﹝昭和手作飲食術﹞》更加加深了這份信念,而就在那年,認識了與我有相同理念的先生,然後我們自然而然就結婚了。婚後週一至週五我每日往返台北與石門水庫之間,週末就和先生一起去市場買菜(或回娘家、婆家拿自家菜),然後,兩日在家做當餐菜,以及一週份的各式便當菜,直到 2012 年開始居家工作,才得以(幾乎)每日做菜,並擺脫扣扣盒塞滿冰箱的窘境。
這兩年菲比和先生陸續接觸有關「中世紀修道院的香草花園」的相關研究,這個以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為縮影的香草花園,成為近代歐洲庭園藝術的前身,甚至為歐洲草藥醫學發展奠定知識基礎。中世紀的修道院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宇宙 ( microcosmos ),其產業範圍擴及農耕、釀酒與工程技術,而院長則肩負修院管理者、教育者 ( 對所在村落居民而言 )、牧者 ( 對教友與慕道友而言 )、醫治者、星象家、學者,以及香草花園總管等多重職責。而當時修道院的香草花園除了引進本地沒有的植物、以客觀科學方式研究氣候土壤,並以自產品製成具有療效的花草茶、藥水與香水之外,更提出了「自然」既有療癒力的觀念,從心理與生理層面鼓勵患者喚醒其自癒能力,而這一方兼具形而上(神學)與形而下(醫學)的小世界,正如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 ( Hermann Hesse ) 所言:
「依照自己的想像去構建一小塊生意盎然的大自然。園丁所做的事,就像詩人運用詞彙一樣:他把那些素材整合起來,使它們變得新穎而獨特,同時首次產生了自己的意義和內涵。」
1158 ~ 1170 年間,身為兩間修道院院長的聖赫德嘉·馮·賓根修女 ( Hildegard von bingen ),更提出其自然醫學原則基石:回歸秩序療法 ( 修復人與天、人、自然間的關係 )、身心療法、心與靈的療癒 ( 美德的療癒力 )、藥 ( 礦 ) 石療法。修道院中人人以 Ora et Labora (祈禱與工作:祈禱是工作,工作也是祈禱,以喜樂的心工作用以讚揚上帝 ) 的態度生活著。這種與自然與造物者相敬共榮的心態讓我很感動,期待有一天能夠完全地身體力行。
最近菲比的朋友在台北 Sabato Lab 策了一個極為有趣的展覽──「石 間」國際當代首飾展,邀集多位歐洲與台灣當代首飾領域,使用「寶石/礦石」創作之藝術家參展,當寶石與有機質結合激撞出的天馬能量,讓人會心一笑也心頭一震,原來礦石可以仿生、詩意,也可以用來記載一段人生故事喔~其中來自芬蘭的創作者 Terhi Tolvanen 透過作品表述她對自然的關注與熱愛,同時也提出陣陣警訊,別再與自然拉扯角力,而該覺醒身為自然中的渺小一員,與自然相依共存才是真道啊~
或許沙爾‧波特萊爾 (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 在《巴黎的憂鬱》〈邀遊〉中所陳述的那個境地,也正是我期待去實踐的世界吧~
「那裡的一切都豐富、純潔、光明,宛如一顆美麗的良心,一套精美的食具,一件光燦的金銀器,一件花色的首飾;世界上一切珍寶都聚向此地,就像一個勞動者家庭,值得整個世界。一個奇特的地方,它高於別處就像藝術高於自然;大自然在這裡被夢幻所再現、改變、修整、美化。」
『石 間』-國際當代首飾展 Cabinet de curiosités
展覽地點:Sabato Lab · 飾研所
臉書粉絲:www.facebook.com/sabatolab
時間:2015.03.14 ~ 2015.04.18
地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90號1樓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