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文化網把 1925 年評為「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年」。那年,海明威的短篇故事系列《我們的時代》初登美國文壇,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出版,雖然我們無法趕上時光列車回到過去,但拜讀過各大經典文學作品的你,同意 1925 年的輝煌嗎?
英國現代主義重要作家吳爾芙的意識流小說代表《戴洛維夫人》,格特魯德.斯坦《美國人的本質》,約翰.多斯.帕索斯《曼哈頓中轉站》,西奧多.德萊賽《美國的悲劇》,辛克萊.路易斯《阿羅史密斯》等,皆是叱吒文壇的作品,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經典在當年發光發熱,Jane Ciabattari 作為作者和記者身分參與評選,她解釋自己的評定步驟是:
首先,我先找出所有指標性的經典書籍,而許多傑作大多都出版於 1925 年;接著我開始─衡量這些作品流傳至今的影響力,他們是否仍受讀者歡迎,並且以亙古難忘的方式探索人們的喜怒哀樂;最後是認定文學史是否因為這年的作品而有所不同,以及是否具有體裁、內容與型式上的創新。
上述提到的作品當然符合這些評斷標準,除此之外,1925 年仍是個關鍵時刻。
「這個年代給予文學作品恣意流露感情的空間與活力,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更帶來前所未有的風格轉變」
Ciabattari 在 BBC 文化網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當時的文學作品體現了經歷巨大動盪之後的世界」,就像《戴洛維夫人》描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英國社會,反映了現實主義、自然主義過度到現代主義的流變。格特魯德.斯坦的實驗性語言為《紐約客》奠定基礎,費茲傑羅則被視作為美國定下「爵士年代」精神的開端。
Ciabattari 最後補充:「日後出版的小說,其實皆是源自於早期靈感的變形,更是蓋茲和戴洛維等人造成共振影響後的延續」。不過在文末,她也條列了許多其他年代不容錯過的經典文學作品:
1862 年出版:杜斯妥也夫斯基《死屋手記》、雨果《悲慘世界》、屠格涅夫《父與子》
1899 年出版:凱特.蕭邦《覺醒》、諾里斯《麥克悌格》、 康拉德《黑暗之心》《吉姆爺》
1950 年出版:艾西莫夫《我,機器人》、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火車怪客》、雷.布萊伯利《火星紀事》、多麗斯.萊辛《青草在歌唱》、C.S.路易斯《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
你認為文學史上的黃金年代是哪一年呢?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圖片來源:Andrea Soler,CC License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