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音
合宜的靜謐,總是能在每次往返亦安畫廊台北(簡稱亦安台北)的採訪中覓得,幽灰牆面的暗影處做為間隔,作品緩緩地被烘托於光亮處,和每幅畫視線交錯的瞬間皆是不被干擾、私對話的獨特時刻,能夠「好好的鑑賞」,也成為私心想替亦安台北貼上的標籤。此次展出的「譚軍 Tan Jun」個展,藝術家利用有機、覆滿雜質粗糙的紙本,在上先適度浸濕的繪出形體後,由紙本依著輪廓撕下,再裱置於爽朗、經處理過的畫布上。不規則如鱗毛般的雜質也在撕取間被細心保存下,成為一種材質的暗示,如同一條溫婉的邊界,劃分紙本與畫布消長的領土。幾幅畫題也取得玄妙─「別處」,畫如題皆似他方之物,幽遠、漠然的安寧如同一種奢妄的投射,在《別處 16》 中的鷺鷥羽翼、狹長的鳥頸、墨染的喙等,和紙本貼合邊界岔出的毛絮靈動的呼應著;端看《別處 20》蹲跪白淨的幼鹿湖綠的雙眼、粉褐的蹄與鼻,視覺在細膩的雜質裡泅泳,筆者尤喜譚軍對於畫布的選色,湖藍、湖綠、赭灰,冷寒得有些浪漫。
譚軍|別處 16 布面拼貼 70 x 100 cm 2014
譚軍|別處 20 布面拼貼 70 x 100 cm 2014拉回紙上材質前瞻的辯證,譚軍有意識並且精準整併水墨與異材質的媒合,水墨在其創作中更體現當代水墨、紙上作品前衛的抉擇,然他的一搏卻宜古宜今,跨越得恰到好處。譚軍說「我一直覺得畫畫是件很私人、私密的事情,甚至連對繪畫的思考過程也是很私人的。」也許一種對於私密的潔癖,持續的執著,具洞見的「個人」,無論再私密的經驗,也能為此刻這個時代的藝術,造就或深、或淺廣泛的意義。
荒木經惟 Nobuyoshi Araki|結界 拍立得拼貼 2010-2014
而去年底亦安台北更將展示空間整理出上下兩層,以因應更多元的需求,除新闢的會客室與藏書區,蔚為畫廊新景點便是座光潔的旋轉梯,為兩層展示空間增添銜接的流動感、節奏,無論是小部分斷面保留原始的紅磚狀態,抑或樓梯間的玻璃面、窗口的引光,皆讓潔淨的空間充滿細節體驗的趣意。負責人黃亞紀表示,「樓 Upper Floor」做為二樓空間的開幕展,除了揭示畫廊今年的目標,也期許在市場、拍場上鮮少出現新面孔的疲態能有些轉圜,給予今年一個嶄新的開始。如此次展出荒木經惟(Nobuyoshi Araki)別具新意的拍立得(Polaroid,或譯寶麗來)拼貼作品,意象源於他右眼失明後,可視範圍的驟變,將此經驗帶入創作,產生了系列以不同時期拍攝的拍立得拼貼而成之作品,即便作品切割,屬於荒木式關於人性幽暗的挑逗,仍是無法遮掩高明的靈光之作。來自天津王一韋的作品乍看不似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一張畫面中可辨識的人物景點式擺拍的姿態,撐著亮眼的橘傘與水玉寬褲,身旁卻矗立一隻巨型鳥類,中景紅色憑欄與留白、遠景一道不規則的水平面,不合時宜的選題、妙絕的色感、無邏輯的中國式風俗感,再搭配小小粗糙、有些強倔的暗面與筆觸,闢出一道屬於中國「80 後」紙上藝術家的迷人語境。
王一韋|無題 紙本、複合媒材 39 x 54 cm 2014
趙瑩|藍浴巾的人16 紙本設色 92.5 x 86 cm 2014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