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撰寫人 – 良善工作者 林橘子
人類,只要持續地成長,有一天,必將從接收者同時擔任起傳遞者的角色。
面對遲早會來到的課題,我們究竟該保持什麼樣的態度好?
回到教育的本質上來說,即是一種「引導」和「給予」的藝術表現。
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觀察力,才有機會找尋到適切於不同個體的方式,
提供接收者感知到不包含過於偏見的啟發。
教育存在的某部份用意,是傳遞過去人的思想精華,
幫助未來的人可以更平和的對待彼此,以及與世界成為良善的共處關係。
而對於傳遞者本身,因為需要思考如何分享自己的理解給他人,
進而更深入了解原本的自己無法釐清,或甚至從未想過的可能性提問,
逐步發掘出自己的不足之處。當擁有了這雙種身分後,自己會是最獲得進步的人。
也許,這就是所謂教學相長的美好之處。
——————————————————————————————————————–
教育是讓人超越自我的跋扈和為別人設想的必經途徑,
群體生活教育的基本原則可以簡化為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條出現在人類史上每一種文明的黃金定律,
先以利己的角度出發,再使人明白利他的重要。
引述自 —《世界的靈魂》
——————————————————————————————————————–
如果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那教育本就不該有「時效性」的問題。
儘管此刻的當下發生了什麼無法避免的狀況,最該一直堅守完善它的,
就是「持續澆花」了。肯定對方擁有一輩子的時間,靜靜地等待發芽的那一天。
回到學習者來說,生命中所遇到的美好和苦頭,都該視為彌足珍貴的養分,
無論是易於親近或是讓人抗拒的事情,必定各自都具有發生的用意,
等待每個人運用纖細的敏感神經,接收富含信息的電流並轉換成自身的理解,
幫助自己成為一位良善的傳遞者。
「祈願幸福的孩子感恩所有;祝福不幸的孩子得到扶持與關懷。
願我們能以餘力呵護這些寶貝,領他們窺探生命的奇妙、創造人生的樂園,
並在某一日,看他們攙扶起更柔弱的孩子。」— Sarina
延伸閱讀 –《世界的靈魂》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