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20.2015

餐飲界的 Airbnb,網友也可以自己上網玩「 誰來晚餐 」

2ad3799ec33ea218b14a1b9fd802d4b2

對於資深老饕們來說,大小餐館是不是都吃膩了?是不是覺得吃不出什麼新意來了?是不是想有點不一樣的飯局體驗?於是乎,「私廚」成為了很多老饕的新目標。可是,大部分私廚都零零散散的分佈在各個胡同、四合院、老民居里,如果主人不樂於做宣傳,還真是很難被找到。而現在,有一類餐飲 O2O 平台就是要解決這個需求,整合這些私廚資源,讓消費者能方便的找到他們。

「有飯」就是這樣一個私廚分享平台,而它的前輩則是一年前就已經上線的 Eatwith。在思路上,有飯與 Airbnb 類似,只不過所分享的東西從住宿體驗變成了包含菜譜、廚藝、用餐環境在內的飯局體驗。看來,大行其道的 C2C 分享經濟已經從「住」(Airbnb)、「行」(Uber)延伸到了「吃」。而在中國,吃似乎比其他兩類服務更深得人心。

有飯目前以微信公眾賬號(youfanclub)的形式運營,會定期發布飯局信息,感興趣的吃貨們可以在看過活動文章後點擊原文然後進入微店進行購買支付。如此一來,平台作為居間人,免去了 host 自己尋找客人、與客人聯絡的工作,只需專心研究菜譜、準備食材即可。同時,平台也扮演了一個交易擔保的角色。目前,有飯不收取佣金,host 可以獲得全部收入。

有飯的創始人馮錚告訴我,目前對於這類平台來說,流量端幾乎是源源不斷,而難點在於供應端。一方面,私廚畢竟是小眾需求,做的人不多,做的好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由於私廚講究的是那份獨一無二,因此供應量也是非常有限。而且,一些私廚純屬興趣驅動,對於商業化並不是非常熱衷。恩,格調高就是可以這麼任性。所以最近的幾次活動,飯局位置幾乎都是幾分鐘售罄,手快的人才能搶到為數不多的位置。

再來看看 Eatwith,host 們所提供的餐食水準往往讓人吃驚。在這上面開局的不光是能駕馭各國料理髮揮餘熱的職業廚師們,還有從事不同職業的烹飪愛好者。Eatwith 也讓我們看到一件事情:原來這個世界上喜歡做菜給別人吃的人也不比吃貨少。馮錚告訴我,其實很多人都有一顆想餵飽別人的心。雖然他們不是米其林餐廳的大廚,也沒條件開一家自己餐廳,但他們卻喜歡擺弄食材,常常做一桌子好菜。而有飯就想發掘出這些人。

所以,有飯在供應端挖掘 host 時也從私廚的概念出發做了延伸,有這麼幾類:

第一類,已經自己在線下開始做私廚的人,他們往往已經有自己的品牌、忠實用戶和根據地,這也是有飯挖掘的主力。

第二類,有自己做私廚或開餐廳的打算,並且做了一些小而美的單品放在網上銷售,這一類 host 往往也都有著出眾的廚藝,並且合作意願較強,比如有飯平台上的小野和茶。

第三類,僅僅是愛好做飯並且喜歡呼朋喚友在家聚會的人,他們願意 have a try,但與專業人士相比,也往往缺乏自信,有諸多顧慮。其實,美國的 Plenry( 還未正式上線 )所聚集的 host 就更傾向於第三種。

那麼問題又來了,重點是做消費還是做社交?其實,Eatwith 和 Plenry 都更傾向於社交,也就是讓大家在飯局的同時互相交個朋友,Plenry 甚至會主動推動這件事情。而馮錚覺得,做私廚平台首先要保證的還是 “ 好吃 ”。因此,做消費成為了有飯的優先選擇,他們首先想做的也是「幫人們發現好吃的味道」。

下一步,除了基礎的後勤類服務,有飯也會為 host 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比如,幫 host 拍照、拍視頻、出書、做運營、做品牌營銷等,並從增值服務裡獲得收益。

關於 2015 年的餐飲 O2O,我的判斷 是,會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特點:一端是以外賣為代表的低客單、高頻次服務會繼續高歌猛進;另一端則是以私廚為代表的高客單、低頻次服務也會逐漸增多。除了 ​​有飯之外,覓食、一起吃等都是最近出現的私廚聚合平台,連羅輯思維都開始染指這塊市場。不過,玩家多對於整個市場來說是好事,不僅能快速的教育用戶,也能一起把更多的 host 挖掘出來。後期大家如何玩差異化,建立自身的品牌認知度,或許就是決出勝負的地方了。

 

 

不可轉載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