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11.2014

唸 PhD 就像關在象牙塔,唸完我只想馬上離開學術圈

根據《Quartz》的文章<Get a PhD– but leave academia as soon as possible>,唸 PhD 本身是一種實現你對知識的熱情的方法,但這個學位卻可能毀了你的一生。當你和學術圈外的世界越來越脫節、指導教授決定你的職涯發展,你可能在選擇學術後一輩子困在學術圈底層難以翻身。

PhD 可以給你的東西其實是非常可貴的,在學習的過程,那些無形的技巧,包括:理解與表達複雜概念的能力、以創新方式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習的能力、與同儕討論交流的能力,都是未來世代更被需要的特質。唸 PhD 很好,但趕快離開學術圈。以下是《Quartz》這篇文章的分析:

  • 我愛 PhD,但學術圈比你想像的更難走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唸 PhD 是個糟糕的決定。但那不代表你就不該唸 PhD,只是不要讓 PhD 毀了你的人生。

事情可能會變這樣子:花了將近 10 年在研究所,揹負可觀的債務,你還是只能拿到一個兼職或兼任教授(然後還在還債)。根據《高等教育紀事報》,那些職位在學術勞動力中佔了 76%,每課付你不到 3000 美元的薪資,福利和職業保障也付之闕如。

避免這種困境的方法是:不要聽研究所告訴你的話,象牙塔外的世界沒有那麼差。所以,你一拿到 PhD,趕快逃離學術圈。

如果我有唸 MBA 的話,我現在會賺更多錢。但唸研究所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對於在學術圈的職業發展,我的態度矛盾,但我想唸 PhD 只是因為我太愛經濟學了,想學會它的一切!過程中,我讓自己相信自己想在學術圈工作,並且反覆告訴自己:學術研究是我唯一可以滿足智性追求的事情,外面的人都不夠聰明沒辦法欣賞我,業界的工作都空虛沒有靈魂,而且我還必須早起。最可怕的事:離開就永遠不能再回來。

我接受現實,是因為我要維持生計。對學術的熱情讓我堅持寫出最好的論文,但當我進入求職市場,我了解我真正熱愛學術是因為:對求知的熱情、探索新的想法、同儕間的切磋,以及和其他人分享我的所學。但這些我都可以,也已經,在學術圈以外的地方找到。我想了解經濟最好的方法就是離開學術圈。把研究應用到真實世界的問題,並把心思重新定位到不同的範疇,財務經濟學,增進了我對經濟的了解。

這是一個很困難的轉換,就算在經濟學領域而言,離開學術圈也不算不尋常。2011 年,剛拿到經濟學 PhD 以後有在工作的人,只有 56% 留在學術圈,2012 年,超過 80% 人文學科 PhD 留在學術圈。這可能因為經濟學更容易直接被應用。但如果要討論哪一個選擇對我來說比較有價值的話,我的經濟學知識其實是 PhD 教我的第二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定位自我、轉譯複雜概念的能力、把它們講清楚,以及能夠提出新想法、用創意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些是所有唸 PhD 的人都會具備的能力,也是新的經濟世界所重視的特質。

  • PhD 有給你進入業界的優勢,你會運用嗎?

根據經濟學家 Tyler Cowen 的《The Average Is Over》,以及 Erik BrynjolfssonAndrew McAfees 的《The Second Machine Age》:科技正在改變勞動市場,最成功的人將會是那些具有更進階的認知能力來增強機器的人。你在 PhD 學到的思考以及某些領域的技術性知識,將會幫助你在現代勞動市場脫穎而出。

但是 PhD 所有的訓練之中,就是不教你怎麼找到一個可以發揮所長的非學術工作,或是向雇主推銷自己。PhD 是一個漫長、密集,常常誤人子弟的師徒制過程。你的指導教授會把你帶往第一份工作(也可能徹底放棄你),他的意見會決定你生涯規劃的進程。接受這樣的生活幾年以後,很多 PhD 學生變成一個情緒性的怪咖,認為他們沒有指導教授的允許就不能做任何事情。同時,他們對主流就業市場的情形也一無所知。

離開學術圈的轉變很困難,可能會花好幾個月適應,尤其如果你是一個學術上非常受到推崇、卻缺乏傳統經驗的人。但你越拖,這個轉變的過程越困難。我再重覆一次:如果你沒有拿到一個穩固的學術工作或很強的博士後,趕快離開學術圈。

學術圈的工作機會不足,讓有些人認為真正該唸 PhD 的人應該減少。但這完全是對高等教育的誤解。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幫你獲得職業所需的技能,但高等教育並不是商業學校。同時,假設所有學歷都保證對應到特定工作是不實際的。對於律師、MBA 學生、建築師、新聞工作者,或 PhD 都是。科技改變得太快,你不能依賴學校裡學得到的有形技能。相反的,最有價值的是那些無形的技巧:你如何處裡和呈現資訊,跟同事共事愉快,學習新事物。

事實是,PhD 多於學術工作,不一定是市場失靈。唸 PhD 是你被付錢去唸一些你在乎的東西,並學會如何有創意的思考。它的回報是,大學可以得到低價教學勞動力。這或許是個合理的交易。真正的失敗在於:許多熟練、聰明的人,覺得自己被困在學術圈的最底層。這個流程應該要運作得更好,如果大學能認知到這個事實,停止洗腦學生,並幫大家更充分的準備好面對象牙塔外的就業市場。

為 PhD 而唸 PhD 吧--它是一個實現智性追求的經驗。然後,繼續向前。

 

不可轉載
BuzzOrange 報橘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