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25.2014

別讓畢業變失業--那些學校沒教你的能力

 

花了好些年終於拿到了博士學位,但接下來呢?

就像大學畢業生新入社會必須要了解的職場生存法則;有了博士學位還不夠,你更需具備的是學界和業界的生存力!

要在科學界立足,固然得具備聰明才智,但能否理解並理性面對科研生涯也同等重要。你一旦踏出校門,時間馬上便催逼著你。醇酒佳釀是愈陳愈香,但時間卻不容你揮霍,你必須盡早成熟獨立。即便你年紀輕輕,卻要挑選合適的研究題材與及時完成計畫,甚至能夠發表扣人心弦的演說,並且提出精采的論文。

此外,你也要能務實評估工作機會。你若對未來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那可就大錯特錯,而且後果不堪設想,甚至還沒在科學界站穩腳步,便慘遭三振出局。

以下故事是我在科學界的菜鳥經驗。

  • 科學家要做什麼:厚植技術還是發掘問題?

學校的課堂練習與普通的論文計畫大都著眼於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研究計畫能否成功,端賴於你是否能設計出儀器或撰寫程式碼,然後使其順暢運作;然而,「萬般技能也比不上發掘有趣研究計畫的能力」。只可惜,學校從未教導學生這樣的能力。我在研一找到指導教授之後,馬上就被指示去研究高層大氣的物理現象。我當時懵懵懂懂,不知為何要進行這種研究,但是依舊順利使用當時的超級電腦去進行分析,然後在二十二歲時發表我的第一篇期刊論文。後來,我刻意挑選另一項計畫來當作博士論文題目,打算從中學習現代量子物理學的知識。然而,我還是不清楚這項研究計畫的本質,也不知道它是否是科學界最頂尖的研究領域,便一直埋頭苦幹去培養相關的技術能力。我逐漸習於這種工作模式,不料卻嚴重危及我的科研生涯。我頭七篇期刊論文分別屬於七種不同的物理學領域,每回進行研究,都必須仰賴某位資深科學家告訴我該鑽研哪個有趣的題目,然後才去著手研究。我誤以為自己能保住飯碗,乃是因為我能一直順利完成計畫,讓老闆對我刮目相看,而不是因為我精通某個科學領域。

博士畢業以後,我花了四年從事兩個博士後研究,但是依然沒有找到生涯方向,不知道當個科學家該研究什麼。時間飛逝,一轉眼,我竟然得開始謀職了。我當時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請聘我做博士後研究的學校教授鼎力推薦我。他們要我在每週舉辦的固態物理學研討會上演講。我隱約覺得,自己的表現將決定我能一飛衝天,或者墜落谷底。

我那時發表過的演講全然反映出我的科研態度:介紹背景時都只是蜻蜓點水,而且大都講解生硬的技術細節。當然,我會提一些「有趣的」問題,順便講講自己採用哪些解決辦法,但不會討論全盤的概念,因為我壓根就不知道那是什麼。對於即將到來的演說,我依然只是將一堆計畫東拼西湊,沒有背景介紹或主題,只有專家才能搞懂我的內容,其他人只會聽得一頭霧水。幸好,監督我進行研究的C教授發覺我可能會出紕漏,於是請我到他的辦公室預演一遍。謝天謝地,幸好我接受了他的邀請。聽完報告之後,C教授非常震驚,說他萬萬沒想到我的內容如此貧乏(其實,我倒覺得他當時並不驚訝),而且我竟然不知我跟他攜手解決的問題有多麼重要。想也知道,我若是照原樣發表演講,聽眾鐵定會無聊透頂。C教授認為,我擁有超強的技術,不該因此而一敗塗地,於是提供我幾點建議。他的重點如下:

1. 你的研究要有主題。主題就是目標,一種你想知道的東西。

(開始演講時,千萬別說「我想解釋光被懸浮微粒散射後引發的有趣波長相依性」,而要說「很多大人都想向小孩解釋,為何天空是藍色的」。)

2. 如果你知道自己為何想解決某個問題,發表引人入勝的演講根本就輕而易舉。

先講自己的故事,然後說明你研究的領域為何很重要,最後舉出你遇到哪些主要的問題。搬出歷史資料來解釋你的研究領域,或者比較不同方法的優缺點,接著概述你的工作與研究成果,結尾時告訴聽眾,你的研究讓人類更了解大自然,也可以順便提及你的研究導引出哪些新的研究方向。別以為聽眾個個都是專家,即便專家也想聽自己能理解的內容,他們尤其想讓同事從別人的口中得知自己的研究有多重要。

3. 演講前務必排演一遍,請一、二位同儕或專業人士旁聽並點評。

這些人要能勇於發問且提出實用的意見。演講是嚴肅之事,不可掉以輕心。你未來能否平步青雲,全都仰賴你的資深同事是否願意鼎力相助。如果只是胡亂拼湊技術解說、實驗內容與方程式,或者讓人感覺你根本毫無研究方向,甚至只針對觀眾席中的專家準備演講,你絕對不會被視為明日之星或剛展露頭角的學術領導者,你將會一敗塗地。

在C教授的監督之下,我總算明白什麼才是所謂的「科學家」。我必須先對自己的研究產生興趣,方能提出對別人有意義的成果。我再也不是埋首解決別人問題的機器人,而是「智能企業」(intellectual enterprise)的一份子,有明確的研究目標,並可能因此改善人類的生活。我丟棄大部分原先打算展示的方程式,採取C教授的建議,改以主題方式呈現資料,重新聚焦演講內容。我最後的確發表了一場精采的演說。許多素未謀面的人紛紛前來致意,說我研究的領域很有趣,甚至還稱讚我條理清晰。這類嘉勉之語在科學界是最大的鼓勵。我從中學到重要的教訓,同時掌握未來的方向。

你若想在科學界立足,最好找一位「研究導師」。他無權指揮你,但經驗豐富,可以讓你諮詢或提供建議。千萬別羞於認識指導教授之外的學者。你周遭的科學家成天關在實驗室或辦公室,其實都渴望與人接觸,當然也樂於提供建議。

  • 文字出處

別讓畢業變失業:有了博士學位還不夠,你更需具備學界和業界的生存力

(A PhD Is Not Enough!: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

635452436111067228-208x300

  • 書本介紹

「假使你還沒有遇到願意告訴你生存法則的導師,或者過於天真,誤以為只要讀完研究所,然後從事博士後研究便能在科學界生存,你就非看這本書不可。我要讓你知道,自己還欠缺什麼才能立足於科學界。我也要讓你做好準備,免得日後遭遇困難時手忙腳亂、六神無主。總之,我要你發揮聰明才智,得到夢寐以求的職位,或者讓一路提攜你的人為你感到驕傲。」

  • 關於作者

彼得‧費貝爾曼(Peter J. Feibelman)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資深科學家、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物理學博士,曾在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薩克萊核研究中心與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並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任教過三年。

 

不可轉載
BuzzOrange 報橘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