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正面積極的背後也總會藏著不為人知的傷痛。從小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學會走出挫折,化悲傷為推進的動力。「創藝秀」C-Virus 創作者之一的 Blue Bird手 作羊毛氈 – Nancy,就是這樣在殘酷的現實裡不斷找尋自我,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13 歲以前,我的頭殼裡長著一頭惡魔」
「從小,我就不是父母眼中好養的孩子:數學很爛、怎樣都背不住英文單字;飯吃得少、長的很矮瘦巴巴;身體也很差、常常生病、還會有莫明的頭痛。」 看著在陽台上充滿朝氣,奮力洗著羊毛的 Nancy。實在很難想像小時候的她保受疾病所苦,腦子裡還有一顆危害性命的腫瘤。在手術台上多次遊走生死邊緣後,Nancy 彷彿跟上天做了場交易:老天雖然奪去了她健康愉快的童年,卻也賦予她不同於平常人的天賦。
「努力讓自己更“正常”地融入社會」
手術後的 Nancy 像是被詛咒一般,一直無法與世界接軌,成為大家口中的「怪咖」,也為此感到相當自卑。「我不斷努力地讓自己更融入這個社會,但說出口的話卻總是讓旁人感到錯愕。」Nancy 雖然有著與眾不同的想法,但卻時常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在開始創作羊毛氈後她才發現,那些奇怪的想法是上天所給予的禮物,也正是因為有著跟別人不同的思維,才能創做出讓人覺得特別的作品。
對於為什麼會選擇羊毛氈作為創作的方式,Nancy 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原因,但她曾接收過民眾這樣的回饋:「看到 Nancy 的羊毛氈作品,會覺得被療癒了。」或許在 Nancy 的潛意識中,因為體會過生病的痛苦,所以才選擇用質地溫暖的羊毛,作出帶給他人歡樂的作品!
「去國外參展是作夢都不敢想的事」
「當初只是把腦子裡天馬行空的想法畫下來,從沒有想過就這樣選上了!」2013 年 Nancy 修理世界的創作計畫:用羊毛氈病毒燈罩,修理人們對於疾病的恐懼,讓她成為了「創藝秀」C-Virus 展覽的三位創作者之一。創藝秀對 Nancy 而言,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讓她從原本的擺攤人生邁向國際舞台。「參加過去年『澳門擺攤人生』後,我的心態就變了很多。出國並不是去販賣自己的作品、賺很多的錢,而是增廣見聞、充實自己,也希望自己能再去更多不同的國家看看。」
為了在倫敦設計師週呈現最佳的表現,Nancy 每週不辭辛勞地扛著羊毛氈原料從埔里北上參加前進倫敦的培訓課程、跟 CAMPOBAG 成員討論展出方式。面對短短兩個月中,就必須作出全新創作的壓力,讓 Nancy 幾度放棄。「主燈完成後,我朋友甚至覺得這不是完成品,讓我一度崩潰。」外界的批評與生理上的勞累,不但沒有讓她倒下,Nancy 甚至還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膽創作-直徑一公尺的羊毛氈燈罩,並搞定了原本不懂的燈具和電源的問題。
「藝術創作可以跨越語言藩籬」
現在已經邁入前進倫敦的倒數階段了,Nancy 除了感到興奮外,還笑著說:「雖然我的英文不好,但我相信藝術創作可以跨越語言的藩籬,讓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人都能欣賞。」她繼續說道:「我期望的當然不是去一趟倫敦就能大紫大紅!」Nancy 所希望的是在這趟旅行中,能有更多人能看見自己的作品,並藉這次機會吸取更多當地的文化藝術,成為之後的創作養分。
後記:
「CAMPOBAG 對我而言就像是個朋友一樣,它讓我面對心理中一直不願意面對的,不論是從正面還是反面去切入。也帶給我許多新的啓發,讓我從不同角度中獲得創作能量。」
從 Nancy 的人生歷程中, CAMPOBAG 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2008 年起,我們協助了無數創作者發展自身品牌,也舉辦了各式的活動展現藝術創作的獨特性,讓更多的可能性發生。期間面臨的挑戰與困境,並沒有成為 CAMPOBAG 前進的阻礙,反倒成為了動力。今年的「創藝秀」便是 CAMPOBAG 邁向新格局的一大嘗試:從擺攤人生躍向倫敦的舞台。也因此 CAMPOBAG 邀請一樣具有突破自我特質的 Nancy,一起創作出不同以往的 C-Virus 展覽,讓大家看到 CAMPOBAG 與創作者們的可能性。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