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不諳世事,無所畏懼,不知何謂現實時,總能讓想像力淋漓繪出對於生活的總總憧憬。或許是從小受卡通及故事書的影響吧!相信不少人在孩提時代,對於樹屋都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
小時候總對「秘密基地」這類的字眼毫無抵抗力,想著在樹上蓋個木屋,將所有玩具家當搬過去,那兒便是自己的小天地。只邀請特定的朋友能和我一起共享這小空間(誰稀罕阿!),一起談天一起睡覺,一起做一些長大時回想起,會放聲大笑卻又懷念不已的蠢事。而 Peter Bahouth 還真的付諸行動了!
Peter Bahouth 本身即是一位環保人士,他在亞特蘭大建造了一系列由木橋所連接的樹屋。他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維護,而他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及童年時對樹屋的夢想,促使他創造了這一系列的樹屋!
這三棟樹屋分別被命名為“Mind”、 “Body” 和 “Spirit”,由木製吊橋將這三個部分串聯起來,構成一完全的整體。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Peter Bahouth 捕捉到了樹屋建築背後所含的精髓意義-即對生命的的敬畏與渴望和大自然共生共息的牽絆。他將我們所生活的群居空間與自然環境做了深刻的連結。當我們基於生活需求而從環境中任意取用資源時,同時也該想想是否該有所抉擇及付出,以保護這無條件供我們吃喝、供我們居住、甚至任我們隨意踐踏也不吭一聲的土地!
屋內裝潢的部分,Peter Bahouth從各個地方收集別人不需要的廢棄物加以利用,作為家飾,如地磚、被餐廳淘汰的門、有著八十年歷史的共濟會修院窗戶,皆是取自路邊的廢棄物。甚至,他幾乎每天都拜訪鄰近的廢棄物回收場,看能不能碰上幾樣令他心動的老東西。
樹屋中幾乎所有器物家具的材質都是以木頭構成,裡外相互輝映成渾然一體的清新與溫暖。且大量暈黃燈飾的應用,更散發著童話式的氛圍。在太陽西沉後,簡直就如點點螢火蟲在黑暗的森林中閃爍。
Peter Bahouth 說道:「I love it when people come up here. They’re unrestrained. People say things they wouldn’t say on the ground. They tell jokes they wouldn’t normally tell. It’s like international law, as if you’re out at sea, and it’s a free-for-all.」
Peter 提醒人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盡自己的一份力,去改變人類對待環境的破壞性方式。我們留下越來越少的純淨空間給後代的子子孫孫,而只顧眼前私利的恣意開墾蹂躪著土地。世人皆知,人類的活動皆加速對於環境的汙染傷害,我們究竟該如何將我們對於土地的熱忱及關愛轉變為有意義而實際的行動,以保護這孕育我們的地球?也許在下一次我們做白日夢時,甚至當我們已在實踐夢想的路上時,來思考這個問題也不算太遲!我真切的希望地球的美麗能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