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與了一個非常非常棒的計畫,常常感歎為什麼台灣的美感總是接受不了多元的風格,台灣明明是好山好水的地方、風景靈感用不完的寶島,但怎麼永遠大家都會一窩風的追求某種風格,像是咖啡廳好像都是小清新、工業風、老屋改建……看見前人的成功,業主開始瘋狂工業風,我們的美感吸收變得好窄好窄,好沒主見,我們小時候美感培養的時間全都被數學、國文這些考試好像很重要的科目給奪走,我們改不了大環境,但我們可以把美感還給小朋友。
如果讓美感走進課本,可不可以在背課文的同時,讓小朋友覺得他不只是課本,而同時是美感文化的培養?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小時候就對課本的設計不是很滿意。課本是每位孩子的指定讀物,你可以沒看過海賊王但你不可能沒看過課本。可想而知這個總印刷量最大,每天閱讀超過六七個小時的東西,對小孩的影響有多深。就算像我一樣不愛讀書的同學,老師也會逼著我上課拿到桌上,長時間下來還是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大家有時會發現,班上的書呆子往往是最沒有設計感的族群,而這些人長大後卻成為了主導產品的工程師、主導預算的老闆、主導政策的政治家。突然發現,如果要改變台灣的整體美感,根本應該從這群人最愛的念的東西下手才是。所以才有人會說要改變台灣美感教育,就要從最基本的課本做起。
回顧一下,在大家對設計還沒有普及的概念時,課本只是單純文字的載體,因此早期的課本就是滿滿的字
上網google了一下台日韓三國的早期課本,突然發現原來我們課本裡的小明好忙,換個髮型在韓國也有兼職
隨著時間發展,台灣教科書開放一綱多本,課本自然變得多元了起來,而裡面的插畫、排版都有很大的改變。但自從開放後進步的速度再度遲緩,對很多人來說課本依然是個設計悲劇。
課本相較於一般書架上由市場自由競爭的書籍,完全是不同等級。目前台灣的教科書多是採內部長期僱用設計師做設計,但其實一般書籍的出版業者,為了要面對市場競爭,大多都已放棄自己僱用的模式,採全數外包。因為事實證明,內部僱用的設計師經長期大量的排版,容易使得設計了無新意而無法競爭。
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如果一般小孩去美術館的時間這麼少,唸書又是小孩年輕時候最重要的事,那為何不讓美走入課本之中?
(想起當年我畫畫的時候,父母總是說:「還在這裡浪費時間,怎麼不去唸書……」)
終於有這麼一個美感細胞團隊正在做這件熱血的事情,他們試圖發起改造教科書的計劃,來提升台灣的美感教育,據說現在正在新竹香山的大湖國小合作實驗。而整個改革的計劃也在FlyingV募資當中,目前已經兩次達標,進入第三階段募款。
試想看看如果有一天教科書變成像誠品的書一樣好看,讓台灣每一位孩子連續閱讀十二年,那下一代的台灣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既然他們試圖做出一些改變,那就讓我們期待下去!
如果有什麼問題想回饋給他們
歡迎上去給他們一點指教或鼓勵!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422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