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02.2014

別再老看讚數、點閱率了,媒體影響力不是這樣看

影響力經常被人們掛在口中,但很少有人能清楚解釋這代表什麼。而且,很多人還有意無意地去誤用這個詞,誤導更多的人。

我認為影響力應該要包括三個層面:

第一、告知力

告知力就是傳播的廣度。粉絲數越大、訂閱數越多,代表告知力越強,這一點無庸置疑。日前微信公佈瀏覽次數和讚數,認為這代表告知力的強弱。可這中間並不完全相同。粉絲數和訂閱數暗示著「未來的」告知力,而微信某篇文章的瀏覽次數和點讚數只能說明文章「現在的」告知力。

重點就在這裡,告知力並不等同於影響力,有人可能分享某篇文章是因為完全不認同裡面的觀點,再自己加上一些負面評論。換而言之,即使被告知,仍然不認同,這還能算進被影響的族群中嗎?各種微博影響力排行榜都是按照粉絲數、分享數下去排名,在我看來,根本都在唬爛。現在這股唬爛的風氣,正在蔓延到微信公眾號中。

告知力和真正的影響力有沒有關係?我承認可能有,但有多密切,至少我沒有看到這方面的研究。甚至有可能經過嚴謹的研究,發現毫無關聯。

真正的影響力必須包含還有兩點。

第二、說服力

觀點是否能說服群眾稱為說服力,資訊能不能被信任,這又被稱作媒體的「權威性資源」。說服力很難用訂戶數、粉絲量來衡量,一堆跟說服力有關的研究。為什麼廣告商願意投放所謂的「權威媒體」?就是因為說服力好像比較強。各專業媒體或是學者專家的意見會被重視,也是因為能說服的人數相對廣大。

第三、行動力

行動力是讓受眾接受資訊後行動的力量。就廣告商而言,就是希望你購買。 CPA、CPS 都是衡量行動力的指標,CPC 也是,但我個人以為更偏好「說服力」。當然,說服力和行動力其實可以用來測量傳播的「深度」。

  • 媒體的核心影響力:受眾的預期

現在再回頭檢視微信的瀏覽量和點讚數。我認為它完全不能說明後面兩點(行動力、說服力),而這才是影響力的關鍵。真正能夠說明影響力的指標是:經過一段時期(比如兩週)依然處於訂閱狀態的忠實訂戶對文章的點閱率。這個指標越高,越能說明,內容是否符合特定人群對該訂閱號(媒體)的預期。

預期,這兩個字實在太重要。看新聞找新浪,想搜尋用百度,買東西上淘寶,這都是預期。預期的背後就是說服和行動:用戶對品牌的信任代表受眾已經被說服,且有行動。

  • 世界在變化,評斷媒體的標準該換

這才是核心的影響力,當然,作為一個觀察者,缺乏精確的數據。單看訂閱數、分享率、點閱率、點讚數都不能說明「預期」兩個字。大多的閱讀行為都是通過社交(朋友圈)來觸及(reach),而這種觸及,其實和預期無關,只是人們在刷社交圈時隨機看到的。所以在我眼裡,閱讀量和點讚數都無關痛癢,不僅和預期無關,還只能說明當下這篇文章的「告知力」,幾乎連預測未來的能力都沒有。

過去的媒體比較少,辦媒體的門檻很高,因此許多人會將「告知力」和「影響力」畫上等號。在資訊供不應求的前提下,告知力的確會和影響力正相關。但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代表告知力已經不代表真正的影響力。

媒體世界在變化,評斷的標準也需要隨之調整。

 

不可轉載
BuzzOrange 報橘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