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21.2014

沒跟泰國老百姓一樣在曼谷塞過車,別說你去過泰國

曼谷作為東南亞大城,以及各航路的樞紐機場,是國際化有一定程度的都會。近兩三年來,有幾次去泰國出差的機會,曼谷交通狀態是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並不僅因為這個都市的塞車情況相當嚴重 (筆者的經驗中,塞車最嚴重的是埃及開羅,一個沒有紅綠燈的都市;而且起碼曼谷計程車有冷氣不用吃砂),而是以一個這樣發展規模的都市,道路設計等硬體卻完全追不上,令人很吃驚。 這樣的交通情況,對曼谷人來說,是無奈的既存事實。泰國同事就曾打趣說:「曼谷人的一生有一半都浪費在塞車上了」。這句話雖然誇張,但筆者最慘的親身體驗是有一次從 Rayon 工業區回曼谷,原本只需要花一個半小時,但最後花了四個小時,花了兩個小時堵在要進到曼谷市區的交流道上。因為這樣的經驗印象太深刻,筆者對「為何曼谷交通會這麼差」產生了興趣,做了小小研究,加上跟樣本不多的曼谷人交流後,有了以下心得。

127290590 (2)

Y.TANABORIBOON 在 1993 年發表的一篇文章「Bangkok Traffic」有提到幾個面向。現今的時空背景跟 20 年前當然不太相同了,比如說當時曼谷的 BTS 跟 MRT 都還沒有開始營運。另外數據方面可能也較為老舊,但文章內有提出幾個作者認為造成曼谷交通寸步難行的原因倒是可以作為參考,以下是他整理出來的幾個論點。

1. 無法控制交通需求 2. 無效率的道路使用 3. 制度上的問題 4. 不適當的道路網絡設計 5. 用路者的認知不足 6. 無效率的執法 7. 不足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8. 各交通工具間的轉運協調性不足

除此之外作者還提出一些數據,比如說在已開發國家的城市,道路面積佔整體都市陸地面積約為 20%-30%,而曼谷當時的道路覆蓋面積僅有 8%,這樣的道路覆蓋面積也使得曼谷的交通更擁擠。作者也批評說泰國主事者對交通的認知還停留在「移動車輛」,而非「移動人」,因此大量的加蓋高速公路卻沒想到去改善大眾交通運輸方式。 筆者認為曼谷交通最大的問題是不適當的道路網絡。

  • 泰國街道設計邏輯詭異

曼谷的街道設計是魚骨式的,也就是說一條主幹道有很多分支小巷,而這些小巷很多都是單行道,甚至是死巷;集中化過高的結果,就是沒有替代道路,造成車子只能出不能進,或是只能進不能出;最後所有小巷 (魚骨端) 的車流量都匯集到主幹道 (魚身) 上,這樣的道路設計邏輯相當特別,對今日的曼谷來講 — 特別慘(如下圖)。 1333550630-2454045484_l 曼谷在快速發展、大量建設出現後,是否會因設計為道路的魚骨型而有惡化的趨勢?筆者認為是有的。因為都市建蔽率、容積率跟交通也有相當的關係,如果道路狹窄卻蓋了高樓大廈,車流量超過原本道路設計的可負荷程度,自然容易堵車。也讓筆者聯想到,是否台灣經過都更後的地區,會因為獎勵容積率的政策,而造成該區域局部性的堵車。 而曼谷的許多路口號誌都是多時相,一個時相往往都是 100 秒起跳,不要多,只要三個時相就必須在一個路口等上超過五分鐘。而據曼谷的泰籍同事轉述,現在的情況已經因為有自動化的紅綠燈而改善許多;更早之前僅有交警用人工操控,且沒有右轉燈 (泰國是右駕),因此要右轉的車輛往往必需要開上兩三公里找到一個迴轉彎才能達到目的。 而曼谷的後起大眾運輸系統,雖然有些幫助,但由於路線少,無法解決大部分的問題。軌道式的大眾運輸工具有 Airport Rail Link (2010 年才啟用,連接機場與曼谷市內的軌道系統)、BTS、MRT;另外還有施工中,原本預定 2014 年啟用的 SRT Red Lines,現在看起來要在本年度內完成也是有些難度;其他還有公車、BRT、以及昭批耶河渡輪等,再加上計程車、機車還有曼谷特有的嘟嘟車,曼谷市內交通方式可以說是玲瑯滿目。

  • 曼谷交通混亂,官員卻無感?

曼谷人對混亂的交通,雖習以為常但相當無奈。有次坐計程車時,碰到某位皇族外出,路整個封起來,讓原本就已經堵塞的道路,瞬間變得動彈不得。計程車司機就抱怨說,國王就算了 (泰國人還真的蠻敬重國王),每個皇室成員、高官出來都要封路。 往機場的路上,又遇到皇室出巡,即使是高速公路,也是三線道完全封起來,把其他車趕到平行的一般道路上。最後這位司機說,雖然曼谷交通很糟糕,「但這些人出門時交通都很順,大概也不知道曼谷交通有問題,所以也就不覺得有改善的必要。」

不可轉載
BuzzOrange 報橘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關注台灣與全球政經動態,思考那些科技無法解決的事情。提供新聞之外,更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你和我們經常地問「為什麼」;不要再別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所有事情不再只有「是非」、「藍綠」的二元選擇——我們需要思考,需要一直問為什麼。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