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約會應用程式 Tinder 走紅之後,這類的應用程式似乎越來越多。它們幫助你在方圓幾里內找到同樣渴望約會的男男女女,再讓雙方決定要不要見面繼續發展下去。對某些人來說,這種刻意尋找目標的約會方式也許很不自然,但 Weave 這個同類型的 App,或許能讓你有不同的感受。
Weave 是個經由網路約見面而拓展社群用的 App,而它才剛募得了六十三萬美元得以繼續成長。
透過 Linkedln 這個履歷社群網站登入,Weave 就會把他們附近願意一對一會面的專業者清單列出,使用者就能左右滑動來決定「要」或「不要」會面。這其實是各行各業專家的 Tinder,而公司宣稱他們每天都促成了大約一百次的會面。
- 看看類似的服務:Treatings、CoffeeMe
這立刻讓人聯想到 Treatings 跟 CoffeeMe 兩項服務,即便它們三者有很大的不同。
Treatings 目前只有網頁版,不過有在不久之後推出行動 App 的打算。這項服務讓人們能夠透過特定的標準過濾並尋找到想要的對象。假如剛畢業的新鮮人想要就業,他們便能夠在網路上尋找特定產業的面試訊息。Treatings 最近也與紐約大學的校友網路展開合作,幫助他們找到在地的校友以便聯絡。
CoffeeMe 同樣只有網頁版,但它和 Treatings 有些不同。CoffeeMe 採取的方式是「有規劃的密閉社群」,使用者必須經過申請,而 CoffeeMe 會謹慎地替使用者挑選適合的社群。CoffeeMe 現在能在舊金山與西雅圖使用。
有趣的是,CoffeeMe 跟 Weave 其實是同源共生。CoffeeMe 的創辦人 Hsu Ken Ooi 跟 Brian Ma 不只共同創辦了他們的前公司 Decide.com,也在 Ma 的告別單身派對上完成了 CoffeeMe 的原始版本。當 Ma 忙著處理婚事、蜜月與 Decide.com 的時候,Ooi 接管了大部分的 CoffeeMe 業務。當 Ma 想要再度回到 CoffeeMe 時,兩人卻因為理念不同而開始分頭工作。最後 CoffeeMe 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而 Ma 與他單身派對上的賓客 Elpizo Choi 則建立了 Ma 心目中的行動 App,也就是 Weave。
- 一切都與行動裝置有關
Weave 與另外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它是行動裝置 App。有著與 Tinder 類似的介面,Weave 也善加利用了地理定位。
Ma 說:「現在還沒有什麼能夠複製線上喝咖啡,地理位置是人們能夠會面的關鍵。」
這個點子來自人們必須靠得夠近才能夠促成會面,也因此這會大量的增加人們面對面坐下來聊天的機會,甚至是自發性的。
「今日如果你想與某人見面,你有幾種管道。」Ma 在一場訪談中提到。你可以從你自己的網路下手,並請別人推荐或介紹;或你可以參加那些懷抱尋找他人的希望的網路活動。
Weave 想做的就是在環境探索中加入相關的強力網絡。地理相近以及會面意願會提高網絡的關聯性,而 Weave 的推薦功能引擎則能夠讓使用者發現這些人。
而根據 Ma 所述,Weave 的推薦引擎十分複雜。舉例來說,當使用者與他人有更多互動,他就會更容易出現在其他人的推薦人選中。平均來說使用者在每十個人選裡才會同意與一人會面,所以 Weave 其實還有很多努力空間。
- 徵才、募資、互聯網
Ma 觀察到了使用者使用 Weave 的三種主要用途:徵才、募資跟互聯網。
在徵才方面,Weave 都是被動地被使用。人事主管大部分會跟那些被雇用者聯絡,這些人不一定都在找工作,但有時候也會考慮其他選擇。
他也觀察到某些投資者使用 Weave 去尋找那些可能值得投資的企業主。
但互聯網才是 Ma 跟他的團隊真正花時間在開發的。他們最近開始實驗活動合作的關係。特定的線上活動專用 App 早已存在,這些 App 都在人們參加活動之後就被捨棄。但 Ma 想要 Weave 成為一項永久的網路工具,用戶每次參與活動的時候都能使用它。
有人認為人們其實不喜歡認識新朋友,而這種社交探索工具只限於追求豔遇。但是專家的網絡卻又另當別論,因為它不如約會或友情,它有更強烈的目的與終極目標。
接下來,團隊會利用募得資金繼續開發這項產品,並拓增它的使用者群。Ma 也說日本使用者開始要求使用 Facebook 登入,因為在日本,專家的網絡就是 Facebook。所以如果 Weave 開始接受 Facebook 登入,大家也不要太驚訝。
之前投資了 Decide.com 的火神投資(Vulcan Capital)在此輪募款中領先,同時 Social Starts、Darling Ventures、WTI 與 TEEC 等都有投資。
Weave 於 2013 年的十一月於舊金山創立,它的第一個 iOS 版本於今年一月上市,Android 則在今年二月上市。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