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上擁有最高房價的城市並不是倫敦,也不是紐約,而是台北。根據美國 Merrill Lynch 的數據,從 2008 年第四季到 2014 年第四季,台北的房價已經上漲了 91.6%。如果要買一間房子,一般的台北家庭必須要花上相當於 15 年薪水的價格──而這是在他們這當中不吃不喝的前提之下。下圖是台北房價與其他台灣城市的房價比較:
美國的房價就算在房地產泡沫的顛峰,它的房價對收入的比例也沒有像台北那麼高:
台北暴漲的房價主要有兩個因素:西方國家央行所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讓西方國家的資產報酬率下降),以及中國大陸像洪水那樣大量釋出的貸款。然後,台灣的政府在 2009 年時降低房地稅與贈與稅的政策,讓整個情勢又更加惡化。儘管財政部在 2011 年推出奢侈稅試圖平衡──對一年內出售的房地產徵收 15%、兩年內出售徵收 10% 的稅賦──但仍然不足以控制房價。
年輕一代的台北居民已經受夠了,而就像東南亞的許多國家一樣,至少有一部分的怒火是指向了中國。在三月到四月間發生了一連串的抗議事件,反對與中國簽訂的服務貿易協定,害怕這份協定會讓已經不堪負荷的房價更加高漲。
政府在七月要再次提高稅率,這次是針對「非自住」的房屋。台北市長和其他政府官員希望這項稅制在兩年內可以讓價格下降 30%。在大多數的地方,這可能會被稱為是房屋市場崩盤。
不論是計畫中的還是非計畫的,如此劇烈的下降會讓許多台北的屋主「溺水」──即房屋的市值低於屋主需要支付的貸款價值。打房措施也可能會直接傷害到整體經濟;房地產目前佔了台灣 GDP 的 9%。
但好消息是,這項新稅賦只套用在擁有超過 4 戶以上的屋主身上,這至少對於經濟來說算是個好消息。這項措施影響力可能不大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在於它是根據「地方政府房屋評定現值」所課徵,常常低於市價許多。
但不論有沒有效,如果只專注於打擊投機客的話,很容易就會忽略一些更根本的問題。台北需要把一些舊的建築換成新的,但整個都市更新計畫的進行非常緩慢。這個 城市的快速老化也在驅使房價上升:因為年長者傾向於喜愛比較華麗、昂貴的房地產,建商為了迎合其需求,能讓年輕人負擔得起的公寓建設就更少了。
在這個狀況下,BofA/Merrill Lynch 認為比較好的政策方針,是去提高已經停滯了好幾年的薪資。這個趨勢對於年輕的工作者更是可怕。1999 年,大學畢業生的薪水通常是從 NT$28,551 開始往上升;但去年是 NT$26,06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