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才剛結束,下這個標題不禁讓我遲疑了一下,不過就如標題所言,會寫這篇文章不是不愛媽媽,而是想把看到的問題和承受的心情寫下來,當然,可以有些改變更是求之不得!
從年齡小到大,我把自己體會到的,以及在朋友身上看到的例子分了幾大類。
1.這是我的信耶你為什麼要拆?這是我跟朋友的交換日記ㄟ你為什麼要偷看?可以不要偷看我手機嗎?
在基於保護孩子、想了解孩子內心世界而言,爸媽其實是可以看的,但我不覺得這是一種適當的關愛。心理諮商師許皓宜說:「這種父母通常不覺得自己正在侵犯孩子的隱私權,因為父母從小就習慣掌握孩子的行蹤及想法,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漸漸不需要父母時,父母會覺得失落,反而會增強想要掌握小孩的意識,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但其實,這就像投機取巧的方法不是嗎?孩子會跟好朋友說秘密,因為相信她/他,但若爸媽不常陪孩子聊天、不試著去了解他們的生活,要孩子怎麼去相信?只想用看信、看日記去”確定”想法是否偏差,那相反的,只會讓孩子更討厭爸媽,甚至把私密信件、日記更視為抒發情緒的管道。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而對隱私權的保留隨著年紀越大,更顯得重要,若爸媽不以朋友身份與孩子平等相處,或堅持、強求孩子,那只是在剝奪他獨立自主的權力,同時把親子關係搞更糟。
也就是說,不是因為不愛爸媽所以不讓他們看信看日記,而是我們會想要有自己抒發情緒的管道。
2.不是家裡無聊才出去玩到晚,可以不要一直用門禁來限制我嗎?
這現象其實有點有趣,還記得在唸高中女生班的時候,當朋友聊起自己家裡有沒有門禁時,有些同學會因為自己家裡有門禁而感到沾沾自喜,認為家裡管的好、教的好,爸媽很關心自己,而沒有門禁的同學就被視為爸媽放縱小孩、爸媽不關心小孩,甚至會被說這樣是無法成為大家閨秀的。天啊!這是什麼奇怪的被虐症啊?怎麼會用有沒有門禁來評估自己的家教呢?這大概就是兩種可能,1.爸媽會灌輸小孩說:我們管你代表我們在乎你,你看那個誰誰誰,爸媽都沒在管,你喜歡這樣嗎?2.同學們以偏概全,認為一位同學沒門禁、犯過錯,就代表只要沒門禁就是壞小孩。
就針對第一點而言,沒門禁並不代表爸媽沒在管,更不代表孩子徹夜不歸他們不會擔心呀?雖說爸媽設門禁的理由通常都是基於擔心孩子的安危,但常聽到的現象是:
晚上10點回家算有點晚,如果沒提前打電話更罪加一等。
晚上11點回家會被在充滿殺氣的眼神下進行無聲的對話、打電話回家 ,大人聽完會直接掛上電話。
晚上12點到家會被撂狠話”外面就這麼好玩讓你不想回家就是了?”、”既然玩到現在才回家,那要不要乾脆都不要回來?”
如果短時間累犯的話…:抱怨你將家裡當旅舍,將老媽當台傭、將老爸當提款機,甚至問你是否不愛家了。
如果真的基於關心,為什麼不要用好一點的態度去跟孩子溝通?又其實,如果雙方能保有默契,先說好去哪裡、大概幾點回家,如果會更晚先傳個訊息讓爸媽放心,而爸媽也願意試著去相信、試著讓孩子獨立,那麼上述那些戲劇化、情緒化的自我想像或許就能避免或是降低發生率。
另外,沒有門禁絕不代表漠不關心,太過嚴厲的門禁只會讓你被束縛,少了屬於你學習獨立和成長的自由。
3.家裡沒有不溫暖,但我就想搬出去住!
通常聽到這句話,爸媽可能會問:那沒有不溫暖你為何還要搬出去?是我們給不起你要的嗎?
就說了,只是想搬出去一個人住,體驗一個人住的生活。
這現象就是小時候有天突然跟爸媽說想去外面唸書的放大延伸版,有些爸媽會不解:你以前在家唸書也唸得好好的啊,為什麼要去外面唸書?是要跟誰去唸書?該不會交男/女朋友了吧?這樣唸書效果哪會好?
就說了,只是想去外面唸唸看,又不是再也不回家。
對,又不是再也不回家!在爸媽眼中孩子永遠長不大,倘若願意接受長大的事實,往往也會聽到:對啊!都不需要我們了,他們長大了,我們都老了,只會成為他們的負擔。天啊!搬出去住真的沒有那麼嚴重,孩子只是學習獨立呀!雖說我們該感念爸媽如此愛我們,把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很愛護自己的小孩,但孩子不該是人生的全部,每個人都該保有自己的生活,總不能一直想把孩子留在身邊,讓他在生活技能上一概不通吧?
媽,不是我不愛你,只是我想要有自己的空間。
有時候真的在忙某件事,需要高度專注力時,爸媽正好開心的在聊著天,你怎麼好意思要他們小聲點甚至閉上嘴?小時候每逢期中考、期末考、升學考前夕,就不知道怎麼那麼剛好,總會有一堆親朋好友來家裡玩,你能想像這讓人多心煩嗎?但媽會無奈的要你忍忍,再者強調這些叔叔、阿姨、嬸嬸、舅舅都是來看你的呀 !他們很愛你你怎麼好意思不讓人家來呢?好吧!反正只是考試,但若出社會,你的 project 還沒搞定,你能說:好吧!下次再做好一點就好了嗎?
想一個人搬出去更愛不愛家人沒有絕對的關係,每個人確實都需要自己的空間,世代在改變,現在個人意識逐漸提高,想要過自己的生活不該是奢求,但這也不代表你可以不顧爸媽的心情一走了之,或許可以慢慢的把想法講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感受到自己仍是愛他們、愛家裡,讓他們相信搬出去住可以磨練自己、學習長大和獨立,好讓自己以後更有能力孝敬他們。
我們總以為,必須「擁有」什麼東西,才有安全感,
必須「抓住」某個人,才有幸福,
小孩「留在」身邊,才是完整的家。
但媽媽,適時的放手,才能讓孩子學會飛翔,也請您相信,他們是帶著您滿滿的愛和支持,才能如此驕傲、自信的飛著。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