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書上看見一段話,「是年輕人不願意做事、沒有競爭力,還是經濟結構的問題?」
我不是什麼厲害的經濟學人或是分析狂,但這種問題的回答不可能有絕對,完全是年輕人的問題?完全是經濟結構的問題?
造就現今年輕人的是整個教育體系和社會變化,我們沒有改變,自然跟不上世界快速的變化。尤其是到了要進入職場的大學時期,有人畢業後會直接進入職場,有人會選擇出國進修或國內的研究所,大學明明是如此重要的分界點,但台灣為年輕人準備的大學環境卻沒有做任何準備。我們在學時期就短短這幾年,往後的生活就是在職場上競爭,但真的有人教育了我們該如何在這個社會生存嗎?這個社會需要的是怎樣的人才?
又或是說,在大學學習的這幾年真的有學會些什麼嗎?現在這個世界真的還能容忍這樣的教育方式嗎?
但是苦苦乾等政策改變絕對是自尋死路,如果我們不想被踐踏在地上,就要自己爬上去。
也許學校的教育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但如果我們願意為自己想一些,讓自己看得遠一點,在學的時候就多去嘗試,而不是只完成那些學分和成績,要拿到學分太容易了,同樣的,被社會淘汰也一樣容易。
對於大多數金錢不匱乏的學生,是會花錢去吃吃喝喝,到處玩,還是會坐下來看書、看國際新聞,把錢存下來做投資。學習是終生的,而且不受限的,要跟別人競爭,跟世界競爭,就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以為只有坐在隔壁睡覺的同學會跟你搶飯碗嗎?在這種被稱為國際化的年代,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人都是競爭對手,那對方現在在做哪些事情呢?
想要創業、想要去看世界、想要…,無限的想要和看不見的未來,要做什麼才能實現這些未來?做這些事就夠了嗎?有沒有一堆人其實做得比你多?當然認真的學生也非常的多,那麼你是已經走在未來道路上的那位,還是仍然在為學分不夠愁苦的那位呢?
多為自己想一點,為未來的自己做多一點事,我們就會為下一代創造不一樣的社會。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