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和我們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
伊比鳩魯 (Epicurean) /341-270B.C.
古希臘哲學家,出生於薩摩斯島,18歲搬到雅典,西元前307年在雅典創立了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ism)。跟宣揚理性與德性的斯多葛學派比起來,伊比鳩魯強調的則是感覺與享樂。
伊比鳩魯學派的聚會都在自家花園中,據說在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而他死後也把花園留給了他的弟子們,所以後世又稱「花園學派」。
伊比鳩魯認為透過感覺得到的知識是知識的一切基礎。他關心人生行為,也因此輕視物理、數學等等的自然學。而快樂方面則強調遠離責任和社會活動。伊比鳩魯認為,最大的善來自快樂,沒有快樂就沒有善。快樂包括肉體上的快樂,也包括精神上的快樂。伊比鳩魯區分了積極的快樂和消極的快樂,並認為消極的快樂擁有優先的地位,它是「一種厭足狀態中的麻醉般的狂喜」。而追求短暫快樂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獲得更大、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他還強調,肉體的快樂大部分是強加於我們的,而精神的快樂則可以被我們所支配,因此交朋友、欣賞藝術等也是一種樂趣。自我的慾望必須節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忍受痛苦。
伊比鳩魯相信原子論,但他並不認為原子的運動受各種自然法則的支配。伊比鳩魯否定宗教,否認神是最高的法則制定者。伊比鳩魯也認為人死後靈魂離肉體而去,四處飛散,因此人死後並沒有生命,所以自身對死亡認識是對死亡本身的無知。而由於他這樣近乎無神論的想法,在強調宗教的中世紀遭到了打壓,直到現今「伊比鳩魯」這個詞彙,已經具有貶義來形容那些追求享樂的人們。
雖然伊比鳩魯學派既遁世又忽略一切跟人無關的事物,但在追求永恆的快樂上所提出的見解,其實是為了能讓人們保持正面的生活態度,Summerise認為在這個出發點上是很棒的,何況他幾乎沒有借助任何宗教之名,而是純粹地教人認識自己的快樂。
———————————– sketch ———————————–
———————————————————————————————–
SUMMERISE的『過期画刊』隔周三17:00登場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UMMERISE07
–
–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