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13.2014

影像的力量

太陽花學運進行期間,隨著媒體與公民記者的進駐與長期的追蹤,除了文字的報導之外,亦流出大量的照片與錄影。十年前,消費性電子照相機已深入家庭,人手一台數位相機。數位影像開始萌生,中間經歷一波照相手機的催促,與web2.0時代的推展,直到智慧型手機時代終於將行動網路與影像串連,並消弭時差,人們逐漸以影像取代文字;以上傳照片並標記取代冗長的部落格遊記。

然而這一波影像「竄流」,一開始是接收批評的。人們對於圖片取代了文字的敘述而感到擔憂,在以FB為首等社群網站的領軍之下,佔領了網友們社交空間,棄傳統長篇網誌部落格如敝屣。人們儘管紛紛改用新的社群網站,卻也時常緬懷過往的網誌與部落客生活。但是,近幾年的台灣社會,一股草根、平凡的力量逐漸自民間、自學生間而起,各式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動搖傳統陳腐的政治勢力根基,並接露時弊,抵抗威權,並永遠提出深刻的批判。

在這些社會運動中,影像與公民媒體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於是,數位影像的平價化、普遍化終於有了更廣泛的影響。在這些運動事件之中,覺醒的公民們紛紛從口頭上謾罵「台灣媒體真是太爛了!」進展成為「自己的媒體,自己救!」他們放棄所謂的「主流」卻「下流」傳統紙媒與電視台媒體,組織成有條不紊、有架構、有組織的公民媒體,自主性的報導中立客觀的新聞。而在這個時候,平價化的攝影器材助了公民媒體一臂之力。

早前人們常酸「人人有相機,人人都是攝影師」,如今「人人都是攝影師」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影像的話語權,可以將自己的主張透過強有力的影像傳佈詮釋。我們都了解到,以往被我們視為「第四權」的媒體,實際上只是一種沉淪於商業市場的官僚組織,人們已經不在相信新聞媒體與中立客觀的關聯性。我們平常所看見的新聞,往往是片面、經過剪接、經過「你所不知道的守門人」篩選過的二手資料。在這段過程中,我們理想中的客觀真實逐漸減損,逐漸扭曲,逐漸死亡。

公民記者,公民攝影師的崛起,將影像的力量突破傳統媒體勢力的枷鎖,透過網路與社群網站的加乘效應,將現場的影像更快、更迅速、亦更直接的呈現與散布。因此,當前的台灣社運,已經不再只是現場的遊行或現場的示威,而是超越空間與時間的百花齊放。不同立場的影像佔據社群網站的動態頁面,這些影像要不成為論述的重要註解,要不本身就是強有力的宣傳故事。

在可以想見的未來,我相信,隨著攝影技巧更深一層的普及與行動網路更有效率的結合,影像將更深入我們彼此之間的生活,並在重要時刻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我們除了更最基本的媒體識讀能力,還要擁有更多的「影像識讀」能力,擁有辨識影像是非的能力,永遠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任何影像與文字。

不可轉載
墨比陳
FLiPER MAG 專欄作者 基礎技術性的攝影是非常容易的,幾乎已經普及普見於台灣。但關於攝影的教育、攝影的欣賞以至於針對攝影的論述、攝影的書寫卻是台灣非常缺乏的一塊領域。相對於古典的藝術品、畫展或當代的公共藝術、多媒體藝術,關於攝影藝術作品與新聞紀實的攝影作品的展覽卻乏人問津,或者令觀者卻步。我想要呈現並進行書寫的便是關於攝影的邏輯以及影像與文字兩者之間敘事的思辨。攝影,作為人使用特定的工具進行對世界刻意的觀察。文字在這裡的出現,是在影像自身已經意義充備的前提下,對其的補充陳述。
FLiPER MAG 專欄作者 基礎技術性的攝影是非常容易的,幾乎已經普及普見於台灣。但關於攝影的教育、攝影的欣賞以至於針對攝影的論述、攝影的書寫卻是台灣非常缺乏的一塊領域。相對於古典的藝術品、畫展或當代的公共藝術、多媒體藝術,關於攝影藝術作品與新聞紀實的攝影作品的展覽卻乏人問津,或者令觀者卻步。我想要呈現並進行書寫的便是關於攝影的邏輯以及影像與文字兩者之間敘事的思辨。攝影,作為人使用特定的工具進行對世界刻意的觀察。文字在這裡的出現,是在影像自身已經意義充備的前提下,對其的補充陳述。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