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習俗來源
潮汕一帶在農曆新年一段時間,很多傳統節慶,如上一篇介紹的埔寨火龍,今次介紹的,是在澄海市冠山村的“賽大豬”。
佷多讀者可能和筆者一樣,在聽說節目是“賽大豬”時,一定以為是和賽馬比賽一樣,一列的大豬在賽道上競走。但現實的是,只是比賽誰家養的豬最大,豬肥大為上品,藉著比賽,一來可以用大豬來祭祀,二來可以炫耀自己往年養大豬的本領及財富。比賽完後,其他宗姓的人,也可以分得一定數量的豬肉,可謂有福共享,皆大歡喜。
這個民俗活動,同樣可追溯至清朝年代,足有百多年的歷史。在元宵舉辦,農村工作在農曆新年較悠閒,亦可以延續新春喜慶氣氛,“賽大豬”由村里的周、盧、許、林等諸姓氏輪流主持,每年輪兩個姓氏。舉辦的位置,多是在自己的姓氏祠當舉行,所以如果今年參加了這個攝影活動,下年可能不是同一位置舉行了。
繁忙的早上
賽大豬在早上舉行,直至黃昏,參賽的村民,一早運來自己在這年養的大豬到祠堂的場地,全是已屠宰了。有些使用手推車,有些駕著摩托車改裝的小貨車到會場,各式其式,不停在會場穿梭來往。
將大豬放上自己的架上,有特定的工作人員負責,未到自己的大豬時,先清理自己的一頭,大家可能奇怪,這麼多的豬,是如何屠宰?
原來村民們有中央的屠宰地方,但亦有在村內特定位置,作少量的屠宰,所以多數豬隻由中央屠宰的地方運來。
一頭大豬,動輒數百斤,要合數人之力才可以移動,近年村民還出動剷車來幫手,人力始終有限,大家忙著合力將大豬翻到合適位置。
早兩年,還只是全人手搬運,每位工作人員也出盡氣力來搬起這大豬,抬到木架上。
而另一邊剷車的司機,配合大家的動作,熟練地升起大豬,每人也恰如其份地在自己位置工作,一隻大豬很快便放左木架上。場內幾百隻的大豬,就是這樣放置好。
大豬放好了在參賽村民所定的位置後,參賽者在大豬口內放入一個香橙,未來完成後,還要戴上紅花。
站在祠堂外橫列的大豬群,仿置身海洋中,似被豬隻淹沒。這只是初步的完成,參賽者還要為大豬整理,務求以最佳的狀態,外觀等參賽。
豬隻整理大致完成後,還要為大豬蓋上自家的印鑑,不同組別的有不同設計的印章。
這一組的印章是一個囍字。
中段休息
一朝辛勤工作過後,大豬還未完成放置在架上,休息吃個簡單的午飯,這個午飯只是地道的潮州粥,大家也吃得十分愜意,每人面上也是滿足的面容。
看完這一邊的祠堂,再走到另一姓氏的祠堂,這一邊場地更大,參賽的豬隻數量更多,場內分了幾批的工作人員在趕工,整個場地充滿著喧鬧的氣氛。
摩托車,手推車,小型貨車,不停在場內穿梭載運大豬。這邊剛放下,就立時升上豬架,動作利落。
通常參加比賽,也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同宗姓一齊參加,大家合力,無分彼此,但求完成這個賽事。
一列一列的放到架上,置身其中,感覺怪異。
紅色一邊的意義,代表喜慶,但另一角度則是死亡。
同樣地,這處也是一樣,完成了的大豬,也會蓋上自己的印章,以資識別。
一頭頭戴紅花,放在一起的大豬海,甚為壯觀。這就是澄海一帶的村落,農曆新年習俗。
不論外表整理,甚至是放置的姿勢,也是有要求的,要展現這頭豬的身型等等。
淒慘的刀口
這一個應是刀口,傳聞農村土法殺豬是一刀插入這裏,斷其氣管及放血,淒慘的刀口。大家平常吃豬,是煮熟了的豬肉,可能少到街市看到血淋淋的情境,現實就是這樣了,雖然對於這個層面的人士,可能習慣了,大豬只是維持人類生命的蛋白質食物,但自己看了這死去的豬群,也有少少惻目,所以有些朋友轉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改為吃齋菜,便是不想更多生命因自己而死去,當然普通生活計,大家習以為常,對這些生命沒有太大的感覺,正常是吃豬吃牛吃雞,但當你親歷死亡的經過,可能對這些習以為常的事件改觀。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