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信任彼此,什麼都好說;而商務環境中,信任感更是關鍵基礎,讓我們與同業順利合作、成功推銷產品等等。
想博得他人的信任嗎?先培養這 8 個關鍵的說話習慣吧:
- 術語(Jargon)少一點
少用術語,多用簡單方式表達。例如,「本公司將雇用網站優化分析師來提升 SEO。」對於外行人而言並不好懂,或許因此錯失潛在投資戶。
如何修正:
試著像字典般「定義」自己的話;比如說,上述例句可改成:「我們將請專人提升網站在搜尋頁面的排序。」別忘了,行家總能以不同方式解釋單一概念,而非堆砌術語,讓人摸不著頭緒。
- 陳腔濫調 Out!
有些陳腔濫調已令人「聽之無味」,比如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等,缺乏新意與誠意。畢竟若用心說話,就不會採用這些單調的表達方式。
如何調整:
避免使用,或是加以改編。例如:上段中,筆者本來想寫「陳腔濫調已經令人『食之無味』」;但此用法稍嫌老套且不合情境,於是改成「聽之無味」。
而文字創意豐富的讀者,甚至可以挑戰更原創的表達方式唷。
- 冗贅艱澀Bye Bye
「我正在研擬產品銷售過程的枝微末節。」聽起來有點驕傲又做作。
其實不就是「我正在規劃產品行銷」嗎?選擇簡短有力的表達,既清楚又令人感到親切。
如何調整:
溝通時少用冗贅艱澀的字句,才不會顯得自大;說話前記得保持謙遜,且商務又不是什麼尖端科學,還是簡明扼要的語言較受青睞。
- 語塞時,保持沉默
標題會不會…嗯…有一點點,那個…,難懂?
其實就是,當我們停下來…對不對…思索要說什麼時,嗯,不要「嗯嗯阿阿」的,否則可能會…那個…惹惱對方。
讀者如果遇過這類演講者,總是以雜音與無意義的語助詞填塞空白,應該很痛苦吧?
如何調整:
很簡單,思考時保持沉默,不要發出無謂的聲響,這樣對方將覺得我們深思熟慮;若用無謂的聲響填充空白,聽者只會感受到我們的焦慮。讀者若有這類困擾,可以錄下自己的演講,以修正說話習慣。
- 避免句尾語調上揚
句尾語調上揚、或是加上「…,對吧?」時,肯定句就成了問句,顯示說話者對溝通能力沒有自信。
如何調整:
如果還是怕對方聽不懂,則另闢完整問句:「目前為止清楚嗎?」
換言之,問句與肯定句要分清楚,才能顯現說話者的信心。
- 別粉飾、含糊真相
有時真相太醜陋,總令人想含糊其詞,例如:上司對下屬說,現在有個「發展機會」,其實那是苦工,或是公司要「精簡化」,其實是要裁員。這樣說話會讓人覺得懦弱,因為他做了決定,卻不敢面對隨之而來的壓力。
如何調整:
勇敢一點吧!長期而言,我們若能開門見山、直話直說,就能贏得尊重與信賴;想想,既然大家都清楚背後真相,何必粉飾呢?
- 真誠道歉
大家多少聽過:「如果我冒犯到任何人,不好意思。」這種話吧。
其背後含意是:「我其實不感到抱歉,只是禮貌上表示一下。」所以這句話通常只會增加傷人的力道而不自覺。
如何調整:
真心誠意地道歉-「對不起,我做了某事,我當時思慮不周,但我不會再犯某事了。」
如果是不願道歉或是認為沒必要道歉的情況,那就省下虛情假意以免更惹人厭。
- 不要亂槍打鳥
與人談話時,切忌像演講,自顧自地說不停,抱著亂槍打鳥的心態,並期望對方會對某一點特別感興趣。
通常對方會蠻反感,所以什麼也聽不下去。
如何調整:
「對話」是雙向交流,不是「推銷產品」或「演講」等單向資訊傳遞。因此,要多提問、回應他人的看法、觀察別人的需求,耐心等到時機成熟才提出相關意見與看法,如此對話才尊重對方,並順利傳達自己的想法。
8 個關鍵的說話習慣,或許我們都知道,但很容易忽視。現在,看完文章之後,我相信大家都會很快贏得他人的信任。
那讀者有沒有其他心得呢?歡迎分享。
本文章為轉載授權,不得轉載。
文 / 科技報橘│ 圖 / techorange.com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