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不景氣的時代,越是有勇氣創業!不知道你是否也這樣認為?各式各樣的創業途徑,形形色色的產業類別,為的是要進入財富自由的領域?還是抒發一種有志難伸的情緒?
就我身邊一些正在創業的朋友們來分,可分為兩種(用A跟B做區分),A是為了賺更多錢,選擇的是途徑;B是為了能做到更好,選擇的是領域;比方說,A大部分選擇的會是業務方面的性質,代理利潤相對高的商品做為創業的方式;B大多就用本身既有的專業領域,創造市場的差異與區隔;都稱為創業,但卻也有不同心態的考量。
A想的是時間成本,如何用最短時間或是最少成本獲取利潤,所以分子越多,機會越大,例如如果花10分鐘賣掉一樣商品可以賺100元,那同樣的10分鐘如果我選擇賣可以賺1000元的商品,是不是比較快些,或是透過100個人去賣可以賺100元的商品,那10分鐘就可以賺10000元。
B想的是機會成本,如何透過自己所熟悉的專業領域中跳出,做自己想要做的模式跟理想,重新開發跟塑造自己,創造完全屬於自己的可能性,取與捨的平衡。例如B君原先是個設計師,想要自己開間設計工作室,想的就是得先放棄既有的工作職場帶來的穩定收入,評估可行性,自己的能力如何在同樣競爭下脫穎而出。
而就對於這AB兩種的創業,我認為A稱為”內部創業”,就是A依然是在一個公司體系與制度之下,產品研發與創新由公司處理,但獨立運作且收入與組織自己決定;而B就稱為”勞動創業”,凡事親力親為,自己開發商品,自己發薪水,自己掃廁所,獨立運作且收入與組織自己決定;兩者相同的地各自有各自的心事誰人知,各自有各自要承擔的壓力所在。
不景氣與領低薪不等於只能透過創業去改變,很多都還是要看創業當老闆的人用什麼心態去看待員工,要靠員工用什麼心態去看待自己;最近可能是看了太多關於誰對不對得起誰的話題,聽了好多關於用創業去改變人生的道理,換個角度想,會不會從來都跟創業這回事沒有關係?
創業當老闆的背後,壞的一定是堆疊著貪婪與野心,好的一定是累積著勇氣與決心,當員工工作的背後,壞的一定是堆疊著懶散與逃避,好的一定是累積著踏實與穩定。
創業,不過是人生項目中的其中一個選項,當確定自己的志向時,就如同A與B,選定後然後走出自己,做好了自然會有人為你加油鼓勵追隨你,當個員工也不是什麼多沒出息的事,能賺多少不是財力,能存下多少才是能力,而時後到了自然會就如同A與B,想尋找自己。
當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在努力或壓抑時,就沒有誰對不對得起自己的這件事情。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