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11.2013

當我們學生發明家的機票贊助被取消時,南韓政府正傾全力帶創業家到矽谷圓夢

《TO》導言:去矽谷參加 TechCrunch Disrupt 創業大會,機票、其他費用國家都贊助你?這是韓國政府呵護創業家的方式。他們正在精心打造創業生態,讓軟體和內容產業為未來韓國經濟的核心,並打算建立「全球性的創業公司」。

看著韓國政府正全力支持、培養「下一個三星」時,台灣政府做了什麼?取消技專校院學生出國參加國際發明展機票補助。台灣學生在國際知名發明展包括瑞士日內瓦、德國紐倫堡、烏克蘭等發明競賽上屢屢獲獎,雖然也有「得獎作品無法商品化」的問題,但鼓勵對創新有熱情的學生出國交流創意,並增加國際視野,未嘗不是一件政府支持年輕人發想創意應有的遠見?

 

不得不說,即使是在國籍和民族的多樣性上豐富到了極致的矽谷,創業者們的地域標籤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被淡化的,但來自韓國的創業者們也許可以算是例外。

每次出現時附帶的強烈地域屬性,讓他們往往變成了非常醒目的存在 —— 因為就算在一個有幾百家創業公司展位的大會場裡,一個突然單獨分隔出來的展區也很難不引起注意,更何況往往上面還懸掛著一個「來自韓國」的鮮明橫幅。

比如最近舉行的 AppNation 活動上,就有非常典型的一幕:在入口的黃金位置處,一個很大的展台與其他的百來個展位明顯地分隔開來,裡面散落著幾個小型的展位,上方懸著一個大大的橫幅,寫著「PREMIUM KOREA」。

korea

而這不是個例,在我去過的幾個大型活動上,諸如 TechCrunch Disrupt,或者 IDG 舉行的 DEMO 大會、甚至規模更小的 AAMA(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展日上,這樣的情況同樣也出現。

為什麼會這樣?

  • 政府大力支持創業者出國

答案其實很簡單。比起其他國家的創業者們自發零散的帶著美國夢漂流到矽谷,韓國創業者們往往是享受著官方機構甚至政府的大力支持,被一個個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輸送」過來。

贊助出國機票和費用

比如在 TechCrunch Disrupt 大會上,來自韓國的創業者就曾告訴《PingWest》,他們參展其實就是由一個名叫 KOCCA (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 的機構牽頭。KOCCA 選出八家企業,然後提供經費(包括 Disrupt 的門票和其他費用)讓他們過來 —— 不僅僅是參會,更重要的是,考慮是否要直接把辦公室搬過來。

KOCCA 隸屬於一個韓國政府,主要助力韓國創意內容的發展。

旗下的 Smart Content Center 更是專門用來扶持早期、比較有潛力的智慧型內容相關的互聯網公司。除去會贊助企業參加 TechCrunch Disrupt 這種大會來建立自己的資源網絡外,他們還會設立不同的孵化器、組織一些全球性的活動,甚至還會提供在這邊的企業提供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支持。

聽起來好像還不錯吧,可是 KOCCA 不過只是上面提到的諸多機構中的一間,還有很多的渠道在給韓國企業的「西進運動」提供支持。比如 AppNation 活動上的韓國公司們,則是由 Kotra 機構贊助的,這個機構的職能甚至可以追溯到韓國 1962 年制定第一個五年經濟計劃的時候——它主要專注於創造新的出口市場,並增加韓國的貿易額。

創業成為政府的發展策略

所以到這你就知道了,為什麼在各種大會上,韓國創新企業總是旗幟鮮明地集體出現,他們共享一個展台,而其他國家的創業者們大多都是單兵作戰。因為對於韓國創業者而言,西進矽谷不再僅僅是創業者的個人驅動,而是成為政府層面的國家發展策略。

「韓國最著名的企業是什麼?」在聊起這個話題時,智慧型記錄應用 STEP Journal 的共同創辦人 Jay MokMok 問我說,「就是三星和 LG。但是這都是太大的公司,而且都是製造業的,現在我們要更幫助小公司發展,並注重軟體和線上內容了。」

精心打造創業生態,讓軟體和內容產業為韓國經濟的核心

他甚至說,扶持科技創新創業是從總統層面制定的策略。

韓國政府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叫做 Ministry of Science, ICT and Future Planning 的部門,通過推動基礎科學和訊息通信技術的發展來支持創意產業。而在這個部門官方網站上的「策略與願景」一欄裡,非常清晰地寫著,要「打造一個創業生態系統和新產業,讓軟體和內容產業為韓國經濟的核心,推動企業國際化和全球化。」

有了政府的推動,整個輸送鏈的其他節點顯然也開始活躍起來。比如說,韓國一個叫做 SparkLabs 的加速器,就是專門給種子或者是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提供三個月的孵化,不過,它明確規定這些公司必須要有一個特點—— 要一開始就要瞄準全球市場。

因為他們想要支持的是「要建立全球性公司的創業者」、「要把生意拓展到美國、中國、日本和其他地方的創業者」。

  • 就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韓國創業者們開始群體性地在硅谷活躍起來

而且,和其他一些亞洲創業公司不同的是,就像政府和 VC 們希望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初創階段就看準了國際市場,而迅速行動。

Mok 團隊就是如此。他的公司原本在首爾,但他們做的應用從最開始推出時就是英文版本,定位也是英語地區的用戶。所以在獲得資助後,他立馬就帶領團隊來到了矽谷。我問他為什麼不先從韓國市場入手,Mok 立馬搖頭:「韓國市場太小了、太小了。」他說,也許對於中國創業者來說,把國內市場做好再考慮國外會是更好的做法,但是對他們而言,幾乎沒有選擇。

現在,「西進」矽谷的這些韓國創業公司已經越來越多。他們既提供很多垂直行業的服務,諸如雲、翻譯、電商、旅遊等,也包括有本國特色的創業項目,如主打韓國流行音樂 K-pop 的視頻流媒體平台。這些公司有的已經入駐了國際孵化器,或者獲得了一些早期投資,期望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發展。

我還記得在 AAMA 的活動上,和一個舞蹈教學平台的成員聊天時,對方告訴我,他們的創始人正趕去另外一場活動做 Demo 展示,並且他們三天後就要回首爾。「不過沒關系,我們在下個月還會回來,再參加一場別的活動。」他說。而在一個月後,我果然在另外一個活動上再次見到了他們的展位。

也許這些豐富的資源會讓韓國創業公司更容易落地,又也許會讓他們與矽谷這個大熔爐產生些區隔,但其實,對於這些創業者們自己來說,其實也和其他國家的尋夢者沒有什麼不同,就像 Mok 說的那樣,「我自己的理由很簡單 —— 我有一個矽谷夢,所以我一定想來這裡看看。」

 

本文章為轉載授權,不得轉載。
文 / Techorange │ 圖 / http://techorange.com/

不可轉載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