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讓我有機會讀一個研究所,我有幾個點子可以讓我花上一二年鑽研;其中一個可能會是日本人的鞋子文化。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穿木屐,也知道現代的他們,還是有許多人仍然穿木屐。
在人類的鞋子發展史上,木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除了木頭以外,動物皮與植物並列為人類鞋子的必要素材。爾後隨著橡膠的發現與塑膠的發明,鞋子才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材質呈現、不同功能的衍生。
今天介紹的日本鞋,因為範圍太大,所以恕我無法一一的詳細說明。我選了在日本鞋類發展中,我認為比較有趣的一項,也就是藝妓們(花魁,おいらん)穿的鞋子,叫做花魁下駄(げた)。
要介紹之前我們先了解什麼叫做藝妓。很多人跟我一樣自己以為懂藝妓是怎麼一回事,不就是陪客人搖來搖去然後共度春宵嗎? 藝妓分成很多「等級」,不同等級的藝妓做的事情不太一樣。回想起我們看過的那部電影「藝妓回憶錄」裡面的章子怡不演的就是從一個C咖晉級成為A咖的故事嗎?劇中曾經是A咖的鞏俐因為年紀越來越大加上不自愛,最後落入B咖的命運。
所以這種爭著當A咖的現象,就產生了層級之分。我們從C咖開始說起,身為一個可憐的C咖,你被叫做遊女(ゆうじょ)。你的任務是在大家把酒言歡的時候站在旁邊當服務員,倒酒、送菜、拿包包等。最重要的是,你是個見習生,所以你的另一個身分就是A咖的僕人,任她們差遣跟使喚。
B咖跟A咖之間的最大分別,應該在於A咖通常賣藝不賣身。地位崇高,比較像是特定演出的藝人,表演完就旋風離去,可以不陪客人賣笑賣皮。B咖可能還是得看客人臉色,有些時候提供性服務。
下面這些圖片就說明了A、B咖的旁邊總是跟著一個C咖(見習女)。
A咖中最厲害的莫過於所謂的太夫(たゆう),她們可以選擇賣藝或隨心情提供其他服務。也就是說,她們挑客人,不是客人挑她們。大部分時候她們不隨便出去,唯有達官貴人有能力請她們出動。因為,即便是吃頓飯,也需要花費不少。A咖可不是隨便講講,琴棋書畫樣樣來,說話也不可以隨便,更不可能讓人覺得她們是三姑六婆。穿也是穿最貴,吃也是吃最好,簡直像是包金箔的金絲雀,沒有那麼容易讓你碰的到、摸的到。
重頭戲來了,這些太夫腳上穿的鞋子,為了張顯其身分地位,所以長的跟B、C咖穿的很不一樣喔! 從歷史照片中看的出差別了吧!
A咖就是要~~高~~人一等。
其實單就藝妓穿的鞋子也有其深澳的學問,從鞋子的外觀設計上就有很多種類別,所以說,若要論真探討,這很可能會變成一篇學術論文。今天就簡單說明輕鬆看吧! 下面這種有著明顯鋸齒的,叫做三齒下駄。很可能木屐的設計跟當時的社會地位有關,但礙於我的懶惰,所以沒有幫大家把這些細節好好深入研究。(摀臉)
囂張的A咖與哀怨的B咖,古代的章子怡跟鞏俐(誤)
這些高人一等的鞋子從製作開始就是一門大學問,這跟中國的工藝傳入日本有關。以前沒有厲害的立體印刷,所以古人發明了用植物跟一點化學材料混合的漆藝,用層層疊疊的方式把木頭上色。因為耗時耗工,所以被認定為高級的東西。
A咖穿的鞋子就是屬於這種等級,木屐上面有著最細緻的漆藝,上面鑲嵌著金箔或者被磨的細的不得了的貝殼。鞋面也就是人字的布料,用的是最高級的織緞布。有人或許會感到好奇,這麼高肯定很重吧? 其實這種木屐內部是挖空的結構設計,所以不會隨著體積放大重量加重(是要藝妓們重量訓練嗎?)使穿的人走不動。
一般來說,我猜測比較近代一點的A咖出門應該會有人力車來接駁。那種走在路上媽祖出巡(花魁道中)的狀況,像是這樣:
在路上走是因為遠古時期,如果有客人(特別有錢的那種)特地邀請太夫(A咖中的A咖),
一出動又是保標又是小僕人,所到之處總是引來一陣騷動。
時空轉到現代,好像變成了一種表演,復古的一種演出;讓大家看看過去的A咖出巡是件多麼驚動天地的事情。
結論,A咖除了高人一等之外,體力也要很過人啊!
這麼高,穿個十年大概也練成輕功了吧!!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