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人緊湊忙碌的都會生活裡,沒有什麼比週末晨起,佐著窗口灑落的溫煦陽光,與心愛的人共進一頓慵懶豐盛的早餐,更加撫慰人心、快意人生的事情了。
所謂豐盛早餐其實也不必式樣澎湃,如果不是刻板印象的中式清粥小菜,那不妨隨興為自己烤上幾片表面金黃酥脆帶點焦香的吐司麵包,塗抹上好奶油,再來杯鮮榨果汁,又或許加上手沖黑咖啡,瞬時間卑微的生命彷彿醒轉,步調一下子從倉惶急促的快板變身步履悠揚的行板、甚至晃悠恍惚的慢板,若真懂得身體力行減法邏輯,在現代生活每日繁複厚重的感官經驗中偶而拾取或刻意經營相對簡約的品味生活,啜飲會意那份難得的閒適與從容,誰說不會是每週規律上演的最佳俗世救贖?!
隨著工業社會的降臨,我們的飲食和烹調習慣,乃至於食品生產過程本身終究也無可避免地快速地工業化和全球化了。長效倉儲和長程運輸的需要,鹽漬、醃製和冷凍的食物保存和其它琳瑯滿目的現代科學加工技術相繼應運而生。至今依稀記得十多年前負笈英國,初次目睹Iceland連鎖超市內那滿坑滿谷的冷凍食品(frozen food)和預製食品(ready food)的心理震撼,原來請客吃飯還真的可以是在談笑間用微波爐輕鬆速成的事。
現代食品的賞味期限是延長了,拜跨越地域性的全球運輸、通訊和網路科技所賜,相較以往,現代人似乎也真的能夠更有效率而且無遠弗屆地輕易取得地球的另一個不知名角落出產的食物。但弔詭的是:我們對於那些產地近在咫尺的新鮮食材卻往往取得不易也缺乏認知,亦更加無從分辨從古至今飲宴被賦與的儀式意義與情感價值。全球化的世界不但沒有讓我們的飲食地景變得更加同質(或一片坦途),反而延著風土、地域、膚色、種族、階級、身分地位甚至性別等社會切割線和文化差異得含混交織和跨界雜揉而變得更加樣貌繽紛(或崎嶇不平)。簡單地說,隨著我們並置、拼貼、融合、混種進而擁有的飲食選項(自由選擇)越來越多,大多數現代人卻似乎失去了選擇和品味食物(行使自由)的能力和直觀。也難怪年紀稍長之後,相隔多年難得重返年輕時鍾愛的百匯/扒飛(buffet)餐廳用餐,總是難免油然而生缺乏記憶點和認同感的失落和悵惘。
在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中,晚餐無疑地因為肩負每日工作之餘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社交功能而被過度強調而奇觀化; 中餐早就在職場節奏無限上綱的擠壓下標準化(ex. 商業套餐)和邊緣化(ex. 各種輕食和小食); 唯獨早餐在所謂現代性的沖刷下,仍叨叨絮絮地勉力維繫著許多在地特質和社群線索,讓我們長期被現代加工食品寵壞(如果不是破壞)的味蕾還保有和當地風土懷舊憶往和溫柔對話的可能。
圖一
近年來,現代家居生活也起了類示範型轉移(paradigm shift)的根本質變:廚房逐漸取代客廳成為家庭生活的重心,過去分隔客廳和廚房的空間藩籬也逐步撤離、消逝。廚房不再只是一個純粹功能性的空間配置,不再只是母親行使母職、生產其它家庭成員每日所需飲食的「大內禁地」,經常性地與油膩、髒污與凌亂的印象或污名連結在一起。廚房,乃至於過去被視為廚房配件的餐廚用具,都開始肩負起家居生活中潤滑社交、促進親子互動、增加裝飾美感、提供娛樂甚至容置展演功能的載體和道具,具備附著情感關係與觸發情感交流的場所精神和物質能動性。
圖二
奇想奶油刀(SpreadThat!)的發行,乍看之下表面上是為了解決冷藏奶油不易塗抹的機能性問題,背後其實蘊藏對於實現未來夢想生活的嚮往和努力。拜現代科技量產機制之賜,我們現代人得以享受更便利的現代生活,卻也不自覺陷入了生活意義與情感價值斷鏈、疏離與異化的危機。奇想團隊秉持一貫實踐「科技文創」的精神,今後將持續深耕:結合台灣過去從事代工長期累積,包括材料、技術與製程在內的豐沛製造能量與優勢,將負債轉化成資產,結合科技、美學、商業與社會人文的洞察,但求透過具備破壞式創新精神的產品、服務甚至商模上的突破,對現代生活的精神內涵進行更積極前瞻的縫補與修復。
出處為「奇想創造」的「奇想抱報」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