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圖像平台Pinterest人氣越來越高,許多類似性質的平台不斷出現,但唯一不同的是後者漸漸開始把用戶的照片當做生財工具,公開照片裡物品、服飾的資訊如價格等等,讓其他網友可以「學習」他人的品味。不過,你是否覺得這類網站原本要提供的應該是靈感,而不是互相抄襲的場所?
為何購物大舉入侵社交平台不是個好現象?
想像你的朋友總是「巧合」的和你穿一樣的衣服,買一樣的背包,看上一樣的鞋子,而且都是在這些東西出現在社交網站上,原本凸顯品味的時裝卻變成制服,你說奇怪不奇怪?
Pinterest現在已經累積4000萬名用戶,用戶們在這個平台上收集喜歡的照片、風格蔚為風潮,而且,平台導出去所創造的電子商務交易量早已超過臉書。但Pinterest在經營上卻很小心,深怕傷害用戶的使用體驗,其執行長希柏曼(Ben Silberman)曾說,不希望「把用戶的喜愛商品化」。
但同類業者如洛杉磯新創MyStorey卻大辣辣把會員上傳的照片當作購物型錄,把照片中的物品標籤上價格且附上商家連結,讓其他用戶知道這些東西去哪買、多少錢。如果知道有一群人觀察的上傳的照片,跟著你去買一樣的東西,或上傳雷同的照片,有多少人會願意繼續上傳?
然後,很多人開始說你跟那位朋友的的風格越來越像,當然這種同儕間互相影響創造出的買氣可能比一般廣告還有效。可是知道哪裡有減價品好康逗相報跟讓朋友複製你的造型是兩回事,這種類型的網站簡直是讓人有種被跟蹤的感覺。
正向的商品購物平台該是什麼樣子?
那麼,社交網路世界的商品要怎麼分享?商品購物平台Fab就是一個正面例子,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以購物為先、社交其次的平台;另一個購物平台Fancy也是以「願望清單」(編按:將想要購買的物品加入標籤)的模式經營,而不是利用用戶的生活點滴來打廣告。
今日社交媒體發達,零售業者都想要搶搭這股風潮,社交網站也想要找出能夠與業者合作獲利的方法,但前提是,別把用戶變成Copycat或跟蹤狂了。
延伸閱讀:
開放與抄襲的思辯:複製MakerBot不違法,但這麼做對嗎?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