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最近準備實施的富人稅,十二年國教政策也將進行排富條款了,究竟為何我們的社會如此地仇視「富人」?
- 每樣事物都有個數字
資本主義作祟的同時,每樣事物都被換算成了貨幣,任何事物都開始變得有價錢,因此人們開始追逐著帳面上的數目,而非其他數字外的事物諸如:情感、歷史、文化等等,因為這些對於這社會中的大眾,他們也是可以換算出一個數字,但很明顯這數字遠小於其他更巨大的財富。
- 因此開始有了取捨
所以你必須開始從兩個雞蛋裡面挑一顆大的,看起來比較賺的,看起來更划算的,你開始不在乎他是否更健康更有機,抑或是他背後擁有的故事,如此篇文章敘述為什麼要拆碧潭吊橋?很明顯地指出「以都更為名,賤賣國產、犧牲公共利益,合法圖利私人」,當碧潭吊橋被拆移、水岸邊蓋起了豪宅,這座讓無數人擁有「共同的記憶」的碧潭吊橋,就再也不是碧潭吊橋了,因為所有關於碧潭吊橋的美麗風光與古老記憶,將被轉換成待價而沽的價格,只要出得起大錢,就能獨享。
- 開始將矛頭都指向富人
富人開始在社會大眾眼中如同巨人般的存在,不管任何的福利都要排除富人,任何的犧牲也要以富人為優先,「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社會氛圍充斥著,有錢像是一種罪惡一般,但可憐的是人們卻依舊渴望有錢,這種心態純粹只是酸葡萄心理嗎?
但都是富人的問題嗎?事實上富人的貢獻是投資刺激經濟成長、創造工作機會,對於經濟成長是不可或缺的,問題是出在整體配套的不足及政策的不健全,社會價值也因此造成長久以來對於財富的病態追求,這惡性循環下,最後台灣人每個每個都更有錢了,卻窮到也只剩下錢了。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