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這個時候,我踏上港島展開短暫的旅行,奔馳的機場快綫,車廂外的風光如電影播格般快速運轉,即使在山多平原少的丘陵地勢,港島的摩天大樓仍一棟接著一棟的蓋,我還沒來得及數完多少層樓,另一邊因城市發展而新建的高樓,又建構起密集的天際線。
走在香港街頭,天空頓時變得狹小,我試著遙望,所見的盡是樓房、商店招牌和漫天的電線電纜,各式面孔膚色的人種在這座城市裡穿梭,成為城市多樣的意象之一;香港的歷史源遠流長,其與「文化沙漠」是兩個完全勾不著邊的關係,早期受英國殖民的「叮叮車」就是最好代表,超過百年乘載過無數港人與觀光客,這一個多世紀以來,不僅串連起都會的繁榮,更連結著世代的記憶。
那些千禧年代曾風靡一時的港產片,印象中我們又記得多少?多少年的黃金周期,時不時憶起仍是經典;對插畫師 Pen So 來說亦是如此,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他,始終抱持著一股社會責任的使命感,自覺身為香港人,應有責任為這個「地方」做點什麼有影響的事,好讓後人記得、好讓港式年代留存。
喜歡以黑白色調作為影像處理的特色,關鍵在於心中對香港舊建物的依戀,因為抹去色彩便能反映時序感,有時情緒的鋪陳也是必然的,因此 Pen So 的作品背後都有著深遠的故事意涵,不只街景更收錄著香港許多的重要時刻,他更希望為自己的國家發聲,激起不同民族心底的共鳴與反思;而這一切,全出自他對家鄉的認同與無私。
2D 的紙面創作,卻依然能感受典型 3D 城鎮的港式魅力,向上攀升的大道至小徑,歸咎於地形而造就立體、變化多端的生活模式,這般豐富感顯影在風俗人情與文化上,都如同幻影有千百種。
Pen So 將眼裡所見和親身所感,道出睹物思情的感傷,縱使白駒蒼狗,當年的繁華如錦、盛世香江已不復返,但誰不是衷心盼著,有朝一日能撥開烏雲便見日;等到那時,原先畫裡的黑白,也會因感動而換上繽紛色彩。
圖片來源:Pen So
更多 Pen So:Facebook、Instagram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