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少人知道什麼是「吉祥圖案」,但它卻是屬於我們的重要文化的一部分。開始接觸吉祥圖案這個傳統文化,主要是和我們大學的就學經驗有關。我們就讀的科系比較偏向是文化資產保存相關的領域,吉祥圖案就是我們主修的科目之一,也因為課堂的習作和討論報告,開啟了我們對於吉祥圖案的認知及探索。在透過田野調查、實際的走訪古蹟建築和廟宇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的著迷於吉祥圖案的獨特魅力之中。
吉祥圖案是什麼呢?
吉祥圖案是台灣傳統建築裝飾構件上常出現之圖案符號,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因趨吉避凶的觀念而產生的圖騰崇拜。在台灣傳統社會中,對於吉祥圖案的運用十分普遍,也是傳統文化組成中重要的部分。
除了是表現民族歷史的一套完整的藝術形式之外,我們從尋常的生活器物到建築裝飾上,也都不難看見吉祥圖案的運用。古人講求的是一個圖必有意義,意必吉祥的觀念,通過這些直觀可感的表達形式,傳遞對幸福美滿生活和財富的熱切渴望。
傳統圖案以神話傳說、民間諺語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諧音、象徵等手法,創造出圖形與吉祥寓意相互結合的美術形式,處處都顯示了前人們對於生活平順安和的祈求。而這種具有歷史淵源、富有民間特色,又蘊涵吉祥企盼的圖案稱之為「吉祥圖案」,就如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吸引力法則,就像是古代人用來招喚幸福的紋樣。
感嘆傳統文化的消亡,以吉祥圖案入題企盼喚起大眾的共鳴
吉祥圖案這項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被大眾遺忘,雖然吉祥圖案曾經大量的被運用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中,包括居住的建築、身上穿戴的衣物以及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但因為現在居住的建築型態的改變,大多數的人都已經不再是居住在傳統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等閩式建築,衣服穿著的習慣也和古代人不同,生活的方式也更加的現代化,所以吉祥圖案就慢慢的消逝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了。
現今大家最有可能和吉祥圖案有所接觸的,就只剩下在逢年過節時所說的吉祥話以及古蹟寺廟和傳統的建築上了,但也因為大家漸漸地不使用,所以就會出現使用上不正確的情形或是不被重視的問題,吉祥圖案也就只有逐漸走向消亡一途了。
作為一種「建築裝飾語彙」的吉祥圖案,因為難懂、疏離而產生隔閡,就會發生一些令人遺憾的事情,就像是一些古蹟歷史建物,因歷史悠久經歷了許多風雨的侵蝕,難免有些構件會受到損傷。但在修復的過程中,對於題材典故的不熟悉,導致修復時會造成錯誤解讀,或是因為替換而使原本的題材典故失去了本來的意涵,就十分得可惜。
因此在構件損毀嚴重的時候,若大眾對於吉祥圖案的題材更加熟識的話,或許就可以推敲出更多的脈絡,減少類似的遺憾了。我們更希望能有一天,如果大眾對於吉祥圖案的認識提升成普遍了解的知識,達到全民共同督導的效果,就如同前陣子的台鐵石虎列車將石虎誤植成花豹的圖像,也是透過大眾的察覺而得以修正,就是十分正向的例子,希望有一天古蹟修復也能如此。
漠視傳統文化價值,你也是隱型的文化殺手
因為現代化的因素,全球化已是必然的趨勢,和現今社會背道而馳的傳統文化最終不可否認的,隨著時間注定會消失,但如何在全球化和在地化中取得平衡,可能是目前需要正視的問題。
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各個國家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就拿鄰近的日本來說,台灣和日本可能在飲食、宗教和生活習慣本來就有著一些相似性,但日前有日本網友在推特上分享了幾張照片,並寫到:「台灣的『我真的從日本出國了嗎?』 好不安的系列照片。 」的議題受到了熱烈討論。
大家可見,台灣有很多東西都是從日本引進的,無論是餐廳、停車場或是商店…等,日本連鎖企業的蹤影無所不在,就是因為有形物質上的形式很容易被複製,唯有具備民族內涵的無形文化才是不易被取代的,傳統的吉祥圖案文化也是如此,但可惜的是很多事情往往都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遺失的美好。
秉持著想把「吉祥文化」這項重要傳統文化留下來的理念,我們創作了《集錦・吉錦》,它是一本以吉祥圖案進行創作的畫冊。因為現代人可能較少有機會可以細細的去觀看傳統建築或廟宇的建築裝飾,也對於所運用的題材較為陌生,抑或是對於傳統的圖像風格一時間無法取得共鳴。
本畫集將原本常運用在傳統建物或古蹟建築上的裝飾題材,運用印花設計的形式,將原本傳統圖像進行轉化,希望可以把原本嚴肅的圖案年輕化,讓大眾在觀看每一幅印花作品時,也能夠有多一次的機會可以了解到吉祥圖案這個傳統文化。當下次有機會走進歷史建築或古蹟廟宇時,能夠讓大眾對於其裝飾的題材可以有所認知,希望可以提高大眾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延緩其消亡的時間。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