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前我都是和爸媽住在一起,學校也是就讀離家最近的,環境圈和朋友圈都沒變過,我總習慣被照顧得好好的,習慣身邊所有的一切。但太安逸的日子讓我根本沒成長甚至喪失基本生活能力,例如不會自己綁頭髮也不會使用大眾運輸,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大學後的北漂生活使我隱約看見了自己未來的夢想藍圖輪廓,為了得到更多的成長、更了解自己想要的,我決定再離開舒適圈一回,去冒險、去碰撞。
利用寒假短短的時間,我前往了倫敦遊學一個月,說來大膽這是我第一次出國,第一次便要到達一個遙遠的英語系國家待一個月,過程中伴隨了恐慌和緊張,但我也學習到很多道理,悄悄地產生蛻變。
做錯永遠比膽小來得強
在語言學校碰到了一個來自台灣的爸爸,說實話他的發音非常台式,每個音節斷得很明顯,使用的時態或文法也不總是對的。但他與他人溝通完全沒有問題,也不見他在說任何一句話時有遲疑;反觀於自己,我雖然發音比較標準,但每次說話前都要在心裡先經過檢查才願意說,如果不確定對不對甚至就乾脆不說了。
相信很多人在使用外語時會有一堆顧忌,像是我的發音很奇怪怎麼辦?我的文法是不是錯的?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會有這種情況:A 明明英文比 B 好很多,但在溝通時卻感覺 B 厲害很多,這正是因為 B 不怕丟臉也不怕說錯。很多時候我們太庸人自擾,其實比起說錯、做錯,大家更在乎的是你願不願意表達想法,而且仔細想想日常中的語言使用常常跟課本上的教的脫軌,但也不會造成什麼困擾,重要的是「溝通」,又不是參加作文大賽。學習正確的英文有其必要性,但千萬別因此困住自己。
等待答案讓人錯失學習
在語言學校的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方式大多是讓我們先與同學分組討論或全班討論,老師講解僅占很小的部分,或是利用各種小遊戲去活化我們對英文的運用。而我發現很多東方國家在英文領域都有個共同的問題:考試很厲害,但口說很差,原因便是因為我們太習慣於整堂課只要坐著聽老師教課就好,單方接收知識但不經個人思考,習慣背誦但卻很少真正使用過。在台灣,我們偶爾會聽到學不好得怪老師不會教的言論,但這裡的看法是學生自己的問題居多。
剛開始到倫敦時,因為不熟悉環境我不太敢發言或表達意見,只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同學積極地和大家交流,一句接一句,好像誰說最多誰賺最多的樣子,幾天下來才驚覺自己再照這樣下去會進步龜速,所以慢慢嘗試融入大家的對話中,我發現一旦開始做之後會發覺根本沒想像中的難,而最受饋的也是自己,反正多學又不用付更多學費。學習該是件積極的事,不該寄託在他人身上,如果你不主動,沒有人幫得了你,如果你只想等待結論和答案,雖然也沒有人會督促、逼你,但最後你會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學到。
尊重、友善打破所有隔閡
以前在台灣因為不常看到西方面孔,所以總覺得西方人是另個世界的人,偶爾在台灣碰到他們問路都會很緊張,甚至不敢直視。但到了倫敦後,或許是自然的入境隨俗,又或許是幾乎全是西方人不習慣也不行,我發現跟他們很自然平常的交流根本不是難事,儘管有時候還是會有些想法不知道怎麼準確表達,或是口音關係難以理解,但透過彼此的耐心與尊重包容,我們還是能成為很好的朋友。
而且我發現即便來自不同國家、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在某些觀念大家還是能達到共識或擁有類似的經驗,以前那些認為他們遙不可及又跟我們完全不同的想法真是錯了;就算有些文化、風俗習慣的不同,大家也不會隨意去批評,反而是對有別於自己國家的事感到有趣和新奇。
生活的可能性總是多於想像
印象很深刻遇見了一個 27 歲巴西人,他沒有穩定的工作,但常飛往各個國家到處旅行,在老一輩的價值觀裡或許會覺得他很愛玩肯定成績不好或啃老,但事實上他的英文已經可以媲美當地人,也會在旅行中順便到各地兼當英文老師並且平常也不揮霍金錢,他不是那種對於生涯毫無想法和規劃的過度理想主義者,相反的他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是值得他投入的。
聚在這裡的人有些還未成年正在 “ gap year ”,有些大學畢業或是已經就業一陣子,他們不會認為什麼身分就肯定不能做什麼事,他們樂於探索、冒險,這些對他們來說從不是不切實際或浪費時間。反觀在台灣的生涯規劃總是很統一,理所當然讀完高中就直升大學,大學結束後大多數人馬上進入職場或考研究所,我們不太有勇氣選擇和別人不同的路線,害怕冒險、害怕異樣的眼光,以致於盲目跟隨他人造成選擇了未經過深思熟慮的路,就這樣庸庸碌碌的過完大半輩子。
對於未來,我們太抱持著「搶快」的心情,好像越快的人就是贏家,卻往往忽略了快只是暫時的勝利,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當然不是每個冒險的人都能有好結果,很多人冒險後的下場也是後悔,但那些感受絕對遠低於「從沒試過」的懊惱與悔恨。
有能力的人擁有選擇權
在倫敦還有一個很現實的體會就是:錢很重要,能力很重要。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物價真的很高(台灣 3~4 倍),不稍微省吃儉用真的會花光幾月的積蓄,一方面看著語言學校裡的大家,我們能有來到這裡的機會不就是以「錢」為前提嗎?雖然說談錢就俗氣,但不可否認的是沒有錢真的會阻擋自己做很多事。
以我在那遇到的人談談能力的重要,上面提過的巴西人如果沒有英文好到能當老師,他哪能真的那麼放心到處旅行?而上述提及的台灣爸爸更是帶著他全家人一起來倫敦住一年的,甚至租了房子,我曾好奇問他工作怎麼辦,他表示是自營企業所以沒關係,今天如果是受雇於人或積蓄不夠多哪敢這麼做?當我們不夠強大的時候,要什麼都得退讓、綁手綁腳;但當我們足夠厲害時,眼前的機會和享受,我們至少有優先選擇權。我們不能再自欺欺人只想著要更好的生活卻不付出努力,有了這深刻的體會後,讓我更有動力和決心去學習和賺錢。
「想擁有從未有過的東西,就要去做從未做過的事情。」這世上喜歡安穩平淡生活的人大有人在,他們追求不多,對於他們我並不覺得非得要求要脫離舒適圈,但如果你是那種渴望更多的人,就實在沒理由不走出舒適圈看看。想要什麼就能得到聽來幸福,但事實上也很不幸,沒有透過艱難的過程、自己的努力爭取,你很難了解什麼對自己才是真正珍貴的;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潛能。
這次的海外學習也更使我明確知道自己未來的目標和努力方向,透過那些不舒服、焦慮的感受,會讓人從中體會到人生,腦海中浮出對自己重要的事物,思考自己想追求的一切。辛苦從來都不會只是辛苦,更多的往往是更大的舒適與快樂。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