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G ” 為 Motion Graphics 的縮寫,中文稱作「動態圖像設計」,意指將原本靜止的平面圖像動態化,或更廣泛點說:舉凡是在「時間」這個象限裡的設計,都算是動態視覺設計。這項技術其實多年前在台灣就可見到,不過是到近年才越發壯大。許多人會將它與傳統動畫搞混,事實上兩者的界線確實有些模糊,但可以說前者常加入了平面設計的概念,在構圖與運鏡上會有更高的美感追求,隨時截圖都會像是個平面設計的作品,並且可以沒有故事情節的設定;而後者多半會利用角色來敘述完整故事。
在網路興起的世代,其實我們隨處可見 MG 的蹤影,它使許多作品更加生動、充滿視覺效果,舉大家耳熟能詳的英文歌曲〈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的 MV 便是使用了大量的 MG 效果,如果大家對去年的金曲獎入圍影片還有印象的話,當中也是全使用了 MG 喔!
隨著 MG 的日趨流行,現在甚至延伸到本來「不會動」的平面設計上,當習以為常的靜止圖像開始動了起來,那會是件多麼酷炫的事!以下就帶大家一起來欣賞這些加入 MG 後視覺饗宴更豐富的作品吧!
影視海報概念更鮮明
影視類作品很在意的就是叫不叫座,其中除了電影、演出表演名稱很重要外,海報吸睛也是種戰略!在萬中的靜態海報裡,人們的目光自然會停留在唯一會動的那張上,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蝙蝠俠黑暗騎士:黎明升起》電影海報
此電影故事背景與火習習相關,因此設計師以蝙蝠圖形燃燒的元素去做畫面中的亮點。試想如果中央那團火是靜止的,哪能讓人感受到火焰那種熾熱感,帶動觀眾情緒激昂可是英雄電影所追求的啊!
《哈比人:荒谷惡龍》電影海報
設計師以睜開眼睛的惡龍傳達了電影的主軸,如果這個畫面不以動態呈現還真的會很困擾,效果受到侷限甚至還得替換構想。
《花吃花》舞台劇海報
雖然上面兩個都是國外電影海報的例子,但接下來這個就是台灣的例子了。這是個將於今年 2 月起演出的舞台劇,是最熱騰騰的例子!為了呈現墮落的意象,便將畫面中的角色以緩慢下墜的方式達到絕佳的意境。
活動主視覺更活潑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活動,大多都很有內涵,但單憑著一著海報,我們時常很難抓到活動想要傳達的涵義,但如果加上了會動的影像去做輔助,一切就會鮮明、有趣許多。
國慶主視覺
每年為了國慶的活動都需要設計主視覺,而設計元素上總是脫離不了出現兩個十字,要創新是件很困難的事。但增加了動態的版本,甚至配上了音效,2017 年想要傳達的「交織」、「傳承」概念馬上變更明確鮮明,而 2018 想要傳達的「電玩」效果也立馬生動許多。
2016 新舞臺藝術節
這個主視覺充滿了童趣與溫馨感,而當裡面的角色都動了起來後,真的是療癒爆表。
創作更多元具象
以創作為形式的設計常單純想表達某些概念,很多時候是很抽象的,為了讓大家深刻理解,加入了動態的效果,很多涵義便會清楚的呈現出來。
Luke Hoban 時尚產業議題
此系列主題是希望喚起大眾對時尚產業下所產生的傷害的警覺,第一張將人的形體如衣服般撕裂飄散在空氣中,起了很震撼的效果,第二張則簡單使用數字倒數,倒數的緊迫感若只是一個靜止的平面必定讓人看了感受度沒那麼高,而最後一張的動態表現使我們感受到海洋中的波動與飄移,就好像這個畫面真的在眼前上演。
Justin Veneracion 純創作
明明是同樣的元素,但一旦動了起來,即便只是元素進入畫面的先後順序不同,都能產生一種讓人享受、感到舒服的視覺效果,讓一個好的作品更錦上添花。
看完這些作品,真心覺得 MG 很強大!這些技術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建構出另個可能,更豐富了我們的視覺饗宴。隨著這樣的潮流,我們本來所見的靜態設計都變得更生動、有張力了。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