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22.2024

在金瓜石夢十夜,去一趟無與倫比的奇幻遊歷 ── 《黃金盛典藝術祭》

Editor's Note
時光不停流轉,屬於黃金鄉的夢在歲月中留下了足跡。台電公司在金水地區以「黃金盛典」作為全新藝術品牌,關於金瓜石的美,再次因文化和藝術的結合,在山城與民眾相遇並繼續述說著百年來的心情。

很多人想擁有的「黃金」,與時而渴求、時而不請自來的「夢」,到底有什麼連結?由台電舉辦的全新藝術祭品牌《黃金盛典藝術祭》已於金瓜石正式展開。

首屆由知名策展人山冶計畫林怡華策劃,以「夢十夜」為策展主題,邀請台灣、日本、美國、澳洲、英國共 14 組國內外藝術家參與創作,於「水湳洞區」、「勸濟堂區」、「黃博區」以及「地質公園區」四個展區展出,希望透過現地創作打開旅人的感官,一起來到金瓜石,做一場無與倫比的清醒夢。

本屆主題「夢十夜」引自日本作家夏目漱石離奇難解的短篇著作,希望將山作為夢的載體,讓觀展途徑成為一場遊夢的旅程。策展人林怡華協同 14 位組國內外藝術家,從地方文史、祭儀信仰、地質環境與風物傳說,共同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觀展經驗。

《黃金盛典藝術祭》可以說是一個非典型的藝術祭,從多重感官的角度、作品呈現的媒介與形式、觀展者與作品的關係等層面來製造跳脫觀眾常規的經驗,看見從策展到藝術創作過程中,意圖跳脫框架、揚棄尋常的突破與野心。

例如來自英國的安.維羅尼卡.詹森斯(Ann Veronica JANSSENS)所創作的《綠、黃與粉紅》,就是一件似乎以視覺感知顏色、但又讓參觀者無法依賴視覺,必須打開其他感官進行探索的奇幻作品。

安.維羅尼卡.詹森斯 Ann Veronica JANSSENS《綠、黃與粉紅 Green, Yellow and Pink》(©️ 圖片提供/山冶計畫、Esther Schipper)

生於卑南、成年後生活在阿美部落的陳豪毅帶來作品《夢的迴旋》,看似傳統大型藝術裝置,但其實希望觀者感受的是山、海、帶來遠古訊息的植物、祖先們、與夢迴傳統獵場之間神秘又迷離的意識。

陳豪毅 Akac Orat《夢的迴旋 The Spiraling Dreams》(©️ 圖片提供/山冶計畫;攝影/Kohei Omachi)

還有像是處於黑暗卻充滿細節,聽覺、感濕、感溫、感振等感受力都必須靜心放大才能感受的何彥諺的《鑽孔石》。

何彥諺 HO Yen-Yen《鑽孔石 Drill Holes on Rock》(©️ 圖片提供/山冶計畫;攝影/陳藝堂)

王煜松耗時數月創作、呈現給觀者卻是一瞬間的、四次元虛實交錯幻境的《無極》,以及由台灣首屈一指的機械裝置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所創作的大型作品《重返再現》,作品設置在山頂高遠處,以聲響夢回記憶中由生存壓力或慾望驅使的採礦情境,希望遠距離觀看能削弱觀者被大量體所佔據的注意力,轉而專注用聽覺感受作品。

王煜松 WANG Yu-Song《無極 Endless》(©️ 圖片提供/山冶計畫;攝影/陳藝堂)
豪華朗機工 LuxuryLogico《重返再現 Return to Representation》(©️ 圖片提供/山冶計畫;攝影/陳藝堂)

上述這些作品都可以明顯看出,策展人希望觀展的民眾,能夠以視覺作為主要感官接收媒介的習慣,不被視覺綁架,突破現時空間、用多重感官去漫遊的限制之非典型、非純視覺系作品。

而吳思嶔所創作的《七個故事、雕塑與採金人》則是翻轉傳統作品與觀展者的典型單向關係,民眾必須從七則金瓜石的故事中抽絲剝繭、找出隱含的線索,搶先他人循線找到七個由黃金翻鑄的雕塑品,就可以把作品帶回家,讓作品的擁有者從藝術家、公眾,變成找到作品的觀展個人私有,從作品公開性,到作品與觀者的關係,都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翻轉。

吳思嶔 WU Sih-Chin《七個故事、雕塑與採金人 Seven Tales, Sculptures, and Gold Seekers》(©️ 圖片提供/山冶計畫、吳思嶔)

另外,李奧森的《車內河谷》則創造了一個流動性的空間,反被動為主動,隨機挑選願意參與的民眾進入巴士,共同詮釋出了夢境中無定向、無定性、無定時的特性,以流動、非典型、難以定義的參與觀看形式,映照出夢境的輪廓。

6-1. 李奧森 Val LEE 《車內河谷 Valley in the Minibus》(©️圖片提供/山冶計畫;攝影/陳藝堂)

澳洲藝術家詹姆士・塔普斯科特(James TAPSCOTT)全新創作的作品《群鳥喃喃》,在金瓜石現地創作時做出與有別於其他地方的結晶體,結合在地鳥類翅膀及洞穴結晶,潛藏並轉化了人文、生態、產業等多面向議題。

詹姆士・塔普斯科特 James TAPSCOTT《群鳥喃喃 Murmuration》(©️ 圖片提供/山冶計畫;攝影/陳藝堂)

日本藝術家玉山拓郎(Takuro TAMAYAMA)創作的《鑲嵌空間》,將採礦運輸裝置(斜坡索道與天車間)和自然現象(陰陽海)用藝術裝置抽象化,在室內重組出似夢非夢的魔幻空間。

玉山拓郎 Takuro TAMAYAMA《鑲嵌空間 Spatial Inlay Structure _ Triangular Trolly》(©️ 圖片提供/山冶計畫;攝影/Kohei Omachi )

另一位日本藝術家田中圭介(Keisuke TANAKA)的作品《The Nature of Education》,則是交錯運用百年古物及現地台電退役的電桿木橫擔雕刻,以昭和時期的課桌椅、收音機、時鐘,與榕樹和蟬聲等歷史記憶元素片段,回望戰爭與和平,交織成一個如同時空穿越的幻夢空間。

田中圭介 Keisuke TANAKA《The Nature of Education》(©️ 圖片提供/山冶計畫;攝影/陳藝堂)

關於黃金盛典藝術祭
茶壺山遠眺著陰陽海在山嵐間守著永恆不變的歲月,繁華落盡山坡上的廢煙道與十三層遺構靜默的盼著舊時的喧囂,百年前的淘金夢轉身已成過眼雲煙,參拜道遠方的鳥居遙望著人們在神社前虔誠的祝禱,久違的太子賓館仍等待著裕仁太子的到來,時光不停流轉,屬於黃金鄉的夢在歲月中留下了足跡。

台電公司近幾年積極推行公共藝術,在金水地區以「黃金盛典」作為全新藝術品牌,結合台電在地重要歷史古蹟場域,透過點線面的修復及串連,關於金瓜石的美,再次因文化和藝術的結合,在山城與民眾相遇,並繼續述說著百年來的心情。

官方網站:https://taipowerartsfestival.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pcpublicart
Instagram:https://reurl.cc/ad9X4Y
作品地圖:https://reurl.cc/oygv7l
週末作品導覽報名:https://lihi2.com/JL3Hs

不可轉載
FLiPER
FLiPER 取自英文單字 flip,意指翻轉、翻動,加上 er 的我們成了翻轉世界的人。我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塊想要翻轉、撞擊的地方,等待著內心發起小小革命的那一天。
FLiPER 取自英文單字 flip,意指翻轉、翻動,加上 er 的我們成了翻轉世界的人。我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塊想要翻轉、撞擊的地方,等待著內心發起小小革命的那一天。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