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30.2023

挖掘地方故事,頭城老漁村接軌新時代的推手們

Editor's Note
本篇透過深耕在地、默默守護宜蘭的地方團隊「海波浪 seabelongings」、「新港澳休閒農業區」與「金魚。厝邊」訴說自己如何挖掘地方故事,並讓老漁村接軌新時代。

宜蘭全新旅遊品牌「頭城五漁鐵 slow coast」帶大家走進頭城的外澳、梗枋、大溪、大里、石城五座漁村,感受迷人自然地景、生猛漁市叫賣及過癮的海洋運動。

少有人知的是,在五漁村的美好背後,是許多深耕在地、默默守護宜蘭的地方團隊,讓我們邀請「海波浪 seabelongings」、「新港澳休閒農業區」與「金魚。厝邊」三組團體,聆聽他們娓娓道起,自己如何挖掘地方故事,並讓老漁村接軌新時代,更帶領到訪的旅人深入在地,感受豐饒的自然生態與人文底蘊。

海波浪 seabelongings:從龜山島記憶出發,重拾島嶼的海洋文化

1977 年龜山島劃為軍事管制區,全島居民撤遷至宜蘭頭城漁村「大溪」。這群回不了家的龜山島人,對著台灣島出生的下一代述說過往生活回憶,並諄諄叮囑勿忘自己是龜山島子民。

這份深重的思家之情,啟發了龜山島後代黃建圖和卓信元兩人創立了海波浪文創事業,並以海洋為主題發展⽂創品牌「海波浪 seabelongings」。

「家族長輩的離世,讓我想要返鄉生活,並深入認識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黃建圖說。因此海波浪在 2015 年創立之初,首先致力於龜山島生活記憶及文史資料、文物的採集、蒐藏和整理。

有了足夠積累後,黃建圖發揮自己海外留學與創業累積的專長,帶領團隊進行各項「文化轉譯」,將龜山島的採集內容與生活記憶記錄下來,以不同載體深入淺出分享給大眾。

像是協助打造「龜山島漁村文化館」,展出漁獵工具、生活器物、祭儀文物及童玩,述說龜山島生活與遷徙的故事;也發⾏地⽅誌《⿔派》,用全台首本以⿔⼭島主題的地⽅誌,讓大家以閱讀參與⿔⼭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更拍攝紀錄片〈⿔⼭島來的⼈〉、〈再⾒⿔⼭島〉及〈契籽〉,並錄製 podcast 分享龜山島生活;還不忘發起龜山島文化論壇,帶領龜山島人探討相關議題,並爭取龜山島登錄文化景觀。

即便沒有導覽人員,透過上述的採集與分享,在不同的時空仍能獲得不同角度的龜山島故事。海波浪為了讓大家有更深入認識龜山島地方的途徑,於是開始以「小旅行」的形式,發展行旅、走讀,串連起島嶼、社區與漁港遊覽的路線,與島內散步及旅人書店合作,發展龜山島行旅走讀,首發團在 2018 年由龜山島社區居民簡英俊帶領,由龜山島人訴說龜山島故事,此後也持續發展主題遊程。

除了紀錄,海波浪團隊也奠基於龜山島生活所帶來的養分,進一步創作新的內容:創意總監卓信元以龜山島信仰祭儀發想,創作新型態布袋戲《⿔⼭朝⽇》;與龜山島居民就讀的大溪國小合作,設計一系列龜山島文化體驗的地方特色課程;推出龜山島紅水衫、海藻燈及航海桌遊等自有品牌的文創商品……龜山島的故事,不再只存在於老一輩懷想當年的講古,而是煥發出屬於當代的新樣貌。

從龜山島記憶出發,海波浪將關注進一步拓展至「海洋文化」──漁村及海洋文化是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的魅力所在,現代都市化發展卻導致漁村因青壯人口外流而沒落,人與海洋的距離也越來越遠,這不僅是地方魅力與台灣文化特性的喪失,也讓我們的下一代面臨了地方與人關係斷裂的危機。「如果人們覺得海洋太遠,那我們海波浪就把海洋帶過來給大家!這是海波浪的口號,也是我們團隊一直努力的目標。」黃建圖笑說。

從在地故事的挖掘,再到探尋海的更多可能性,海波浪團隊分享自己對海的認識與情感,希望拉近人與海洋的距離,也期待以環境角度推動大溪的地方創生,讓在地青年可以有更多機會回流發展,為老漁村續寫動人的新故事。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 5 段 451 號
開放時間︱請與粉專預約來訪

新港澳休閒農業區:結合山海、農漁業,與大地共生共好

由頭城綿延的海岸線及山邊地形環繞,「新港澳休閒農業區」串連起更新、外澳、港口三個里,而「新港澳農漁創客創生基地」臨山、近海的狹長基地,延攬了梗枋漁港的岩岸風光、得以在波光粼粼的雪白浪花中遠眺龜山島的外澳沙灘,更有淳樸的濱海農村景觀。新港澳起心動念於對自然的關心與對地方人文的在意,是台灣第一座農漁山海業兼備的休閒農業園區。

園區除了推動產業提升,也透過基地的連結,整合各類型的資源,為地方青年建立所需的支持系統。新港澳農漁創客創生基地的重要推手卓志成說道,「年輕人在這裡有生存機會,也願意留下來,這才是地方創生最重要的目標。」藉由地方農漁民創業/轉型成功案例分享、實作工作坊等經驗傳承,讓不論是回到地方、或是希望深耕於地方的青年都有跡可循。

豐沛的地方風土作為基底,將既有的產業資源結合休閒觀光業者,以提升地方永續發展為目標,發展出生態永續旅遊,「頭城休閒農場」是其中具代表性的案例。隱身於梗枋里山,頭城休閒農場是台灣發展休閒農業的先驅,人稱「卓媽」的創辦人卓陳明,最初只是希望在退休後重溫兒時熟悉的田園生活,便在 1979 年時購入梗枋八十公頃荒地,靠自己胼手胝足整地闢田,為維護所在地的豐富自然生態,堅持以有機、無毒、循環及友善環境的「古法」種作 —— 這也是今日蔚為風潮的永續農業。

1991 年,卓陳明呼應政府第一級產業升級第三級產業的政策,將私家農場轉型為觀光果園,後來更逐步增添餐廳和民宿。到了如今,頭城休閒農場不僅是頗具規模的農遊據點,也因對永續農業的堅持進一步規劃水稻種作、有機蔬菜收成、牽罟、梗枋古道健行等永續遊旅體驗,甚至推出「預約制森林餐桌」,帶領人們從舌尖出發,認識季節、物產及在地飲食文化。「頭城農場的信念是『向大地學知識,與萬物交朋友』。」頭城休閒農場二代主理人卓志成笑道,也邀請大家從認識大自然開始,一起守護地球上的美好。

「我們希望不止頭城農場好,頭城全區也要一起好,共好才是真好。」而在共好理念下,頭城休閒農場也成為協會觀光情報分享的「借問站」,讓更多在地經營者有機會被看到。放眼未來,頭城休閒農場將進一步與定置漁場的業者合作規劃見學遊程,推廣在地漁業和漁獲;新港澳作為創生基地,也期待邀請有志於地方創生的青年夥伴,不論來自各地,都能一起加入。

新港澳休閒農業區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二段 273 號

金魚。厝邊:在老街的常民故事,探索頭城的地方特色

深耕頭城老街的地方創生團隊「金魚。厝邊」,其進駐的老街屋過去為老鎮長邱金魚所有,取名金魚厝邊,意在傳承老鎮長熱心服務里民的精神,成為在地人的「好厝邊」。

出身在地的主理人彭仁鴻說,頭城老街雖僅有短短 600 公尺長,但作為開蘭第一城的第一條商店街,老街上看似尋常的人事物,卻都意外藏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譽為「蘭陽第一筆」的四代傳承書法世家,到擁有精采斜槓人生的藝術家和工藝職人,可以說是高手在老街。

長期對在地文化及社區行動有極大熱情的彭仁鴻,2015 年以參與「看見頭城新希望」計畫為契機,舉辦了「頭城文化體驗小旅行」工作坊,以及結合宜蘭食材和藝文作品的創意辦桌活動「亭仔腳的餐桌」,獲得在地鄉親的熱烈好評。

在老街辦桌之後,彭仁鴻看見了老街潛藏的藝文能量,也深受地方鄉親「活化老街,重振榮光」的期許,他延續辦桌所喚醒的地方凝聚力,2015 年舉辦了第一屆「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從少為人知的在地常民故事出發,再藉由不同形式的藝術共創帶入活化能量,透過國際藝術家駐村、青銀共同參與到探索巷弄裡的草根生活,展現頭城的地方新魅力。「外地觀光客還在其次,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的真正重點在於『連結民心』,讓屬於在地的草根力量有機會再次成長茁壯。」彭仁鴻說。

彭仁鴻認為,地方特色應該從生活的角度去談,而地方特色的挖掘必得從在地生活出發,「有更多人願意在頭城生活,而且活得快樂又能發揮自我價值,就會形塑屬於這個地方的特色。」金魚。厝邊致力挖掘在地故事,希望讓在地人以自己的特色為傲,也期待頭城成為一座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我價值的所在,更以常民的生活況味迎接旅人到來。

金魚。厝邊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中庸街 32-1 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 – 18:00,週末定休

除了上述三個地方創生團隊外,石城、大里、大溪、梗枋、外澳五座漁村中還有許多默默為地方努力的人們。若想認識更多地方的人事物,不妨親自走訪頭城吧。

不可轉載
FLiPER
FLiPER 取自英文單字 flip,意指翻轉、翻動,加上 er 的我們成了翻轉世界的人。我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塊想要翻轉、撞擊的地方,等待著內心發起小小革命的那一天。
FLiPER 取自英文單字 flip,意指翻轉、翻動,加上 er 的我們成了翻轉世界的人。我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塊想要翻轉、撞擊的地方,等待著內心發起小小革命的那一天。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