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畫大家真的會喜歡嗎?」、「好久沒畫畫了,我不會。」、「做藝術沒飯吃。」,不論有沒有繪畫習慣,我們應該多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逐漸長大、社會化的過程裡,一切規範都將我們壓得不得不忘卻兒時隨手塗鴉的快樂,他人的眼光重得我們提不起筆揮灑。
插畫家杰西的快閃展「人人是創作者」裡展示日常恣意的速寫,奔放的線條敞洋在展區各個角落:掛畫、壓克力板、抱枕、衣服還有從包裝拆下的瓦愣紙,展區中央也歡迎所有觀展者鼓起勇氣,將腦海裡的天馬行空釋放在大大的捲紙上,除此之外也杰西也幫觀者描繪似顏繪,提供交流的片刻。
藝術是什麼?
透過展覽,杰西首先叩問自己和所有其他人:「藝術是什麼?」,「看不懂」、「這樣也可以?」、「我女兒都畫得比較好」等手寫字卡懸掛在展區上方的網子,敲響人們心中的共鳴,進而重新思考藝術的定義。
然而藝術從不該被定義,人人是創作者,創作不分對錯。杰西回想起大學時期上過的素描課,大家必須分享在該課堂上欣賞的其他學生作品,當所有人都喜歡精緻的素描作品時,畫出該做作品的學生卻反過來喜歡竹竿人畫風,讓杰西突然意識到,美永遠都不是單一表述,也對自己的畫風感到坦然,即使不是粉嫩繽紛的色彩,看似亂無章法,實質上每個線條都由日常紮實地孕育而出。
問起杰西牆上掛畫的製作,她笑說:「這些畫都很隨性啊,其實都來自一支分岔的毛筆。像是懶得吹頭髮的心情、我家狗睡覺的樣子、畢業生感覺很熱,妝都脱了還是要網美笑的樣子,還有組衣架時手忙腳亂的情景。」
堅持是成長的不二法門
23 歲的杰西,法文系畢業一年,原本打算出國進修設計,卻因為疫情而延宕了計畫。其實這也是杰西第一次辦展,聊到背後的原因,她娓娓道:「原本只是剛好有這個機會,對於自己的能力也還不那麼肯定,媽媽當時質疑的一句『妳是藝術家噢?為什麼要辦展?』完全戳進我的心裡,算是倔強吧,讓我更想證明自己。」
其實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創作者,一定都是在不停的掙扎中萌芽,時而懷疑自己的作品,時而迎合他人的喜好。正因非本科系出身,沒有既定的模板去規範作品,杰西更能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吸取養份,展現個人特色。她提到近期喜歡到各式材料行,很直接地向老闆討教各式素材的特性,有時候自己的想法會被否定,但是創作者其實仍然能選擇接不接受,杰西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做中學是她當前的成長途徑。
杰西想起高中老師曾說:「成功不擁擠,因為堅持到最後的人不多。」然而成功之於杰西不一定很重要,重要的是接受每個狀態下不那麼完美的自己,不妥協的堅持會指引她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喚醒人人內心的創作魂
杰西戲稱自己的展覽主題很芭樂,但也藉此更貼近所有人,原本想取名「人人是藝術家」,後來改成了「人人是創作者」,她認為「創作」一詞更能表達她的理念,所以在繪畫區也寫下「free to create」,而不是「free to draw」,創作形式有很多種,塗鴉也好,文字也好,都可以是藝術。杰西:「走進展覽空間的人可以動筆一起畫畫,讓展區作品更多元;或是和我邊聊整個下午,邊畫似顏繪;只是晃晃就走也無妨,創作本來就是自由的,我畫我喜歡的東西,你也可以覺得不好看,當然如果很多人欣賞我的作品,甚至一同加入,真的會很感動。」
不分年齡和職業,展區裡有小孩很快樂地不受限制作畫,也有大人含蓄地邊說不會畫畫,卻還是提筆留下了自己的創作,還有設計師久違地提起畫筆,彷彿回到學生時期的自己,享受繪畫的自由,「人人是創作者」不只是杰西個人的快閃展,也同時是所有觀者拾回創作魂的場域。
看完杰西的展覽,回想每一個創作之初至今,好比寫作,自己和他人質疑的聲音不曾消失,這樣的質疑又何嘗不是在幫助自己,每次的跨越都成就更好的產出。
圖片來源:杰西的手
更多杰西的手:Instagram
INFO:北藝一號店・《Everyone is a creator 人人是創作者》
時間|7.15(三)- 7.27(ㄧ)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