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初,人類面臨空前的疫情挑戰,原定 5 月開展的第 17 屆 2020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也宣布延期 2021 年 5 月 21 日才開展,《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的策展主題,恰成了直指現狀的核心命題。
策展人 Hashim Sarkis 期望各界建築師與大眾攜手合作,一起擬定出一份新的空間契約。
每兩年盛夏,威尼斯蜿蜒交錯的河道兩畔,總會上演著一場為期半年的建築之大展。來自全球的大師與新銳,齊聚北義水都,用最新穎前衛的建物,擴大人類對於建築的想像。他們窮盡心力搭建的臨時建築,以時效性來看彷彿海市蜃樓,卻讓威尼斯成為建築人的麥加,讓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成為潮流的風向球。
全球建築大觀園
從時間軸來看,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緣起於 1895 年舉辦的首檔國際藝術展威尼斯雙年展,直到 1980 年才從威尼斯雙年展中自成一格,更逐步發展為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首屈一指的建築大展。而以空間論,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展區為綠園城堡(Giardini)、軍火庫(Arsenale)和馬爾加拉堡(Forte Marghera),其他國家館則散布於威尼斯市中心其他歷史建築中。
正如世界博覽會作為各國綜合實力的展演,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操刀國家館的策展團隊,更是各國的一時之選,像是日本館便曾由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帶隊操刀,今年台灣館則由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出線。
以建築回應時代叩問
然而,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不只展館星光熠熠,展方從 1996 年開始頒發的金獅獎,更是每屆展會一大高潮。展方會在當屆參展團隊中,評選出最佳國家館、最佳國際參與者等;到了 2000 年時更首度頒發終身成就獎,感謝對建築有著傑出貢獻的各界人士,像是加拿大建築師 Phyllis Lambert 便曾以建築委託暨管理者而非建築師的身份獲此殊榮。
而除了作為全球建築競技場,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更可以見到世界建築人對於社會現狀的反思。展方曾邀請普利茲克得主妹島和世、荷蘭建築大師Rem Koolhaas、智利知名建築師Alejandro Aravena等大師級人物擔任策展人,藉由他們對於時代的觀察,提出「人們在建築裡相遇」、「回歸基礎」、「來自前線的報告」等展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團隊,回應時代的叩問。
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
時至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已經來到第 17 屆,由黎巴嫩建築師,同時也是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與規畫學院院長 Hashim Sarkis 擔任策展人,以《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為主軸,邀請來自全球 46 國度的 114 組參展團隊,以及超過 60 座國家館,用不同的風格,表現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種解答。
有趣的是,「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不只是現代公民的疑問,更是人類永恆的命題。Hashim Sarkis 認為「每個世代都會問出一樣的問題,並給出不同的答案。而在社會快速轉變、政治兩極發展、氣候變遷、全球不平等加劇的時刻,我們更會迫切地提出這個問句。」也因此,「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是個空間問題,也是個政治問題,而當眼下的政治體制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時,建築界決定用空間來回答。
2020,關鍵時刻來臨
對此,他也進一步解釋,「身為人類,儘管個體的獨特性日益彰顯,我們仍期待在虛擬和實體空間中,與他人甚至其他物種產生連結;作為家庭,我們則試圖尋找多元且能有尊嚴地生活的居住空間;作為新興社群,我們需要建立平等、包容和認同感;作為跨越政治彊界的群體,我們思考新的地理關係;作為一個面臨危難的星球,我們需要採取全球行動,才能繼續生存於地球之中。」
「在政治日漸分歧、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時代脈絡下,人們需要一份新的空間契約,希望建築師能打造出讓所有人都能好好生活的空間。」Hashim Sarkis 說道。
呼應主題,他也在本屆雙年展中,特別邀請建築師們與其他領域的藝術家、工藝師,甚至普羅大眾攜手合作,讓建築師作為這份空間契約的召集人和管理者,打造出所有人都能多元和平共處的新樂園。
「我們過去常將 2020 年視為通往美好未來的里程碑,很多國家和城市也提出各自的 2020 年願景。現在,這一個關鍵時間已經來到,讓我們透過建築的想像力,以創意和勇氣,迎接這個重要時刻。」Hashim Sarkis 是如此期待著。
文 Text|Ling Hsu
圖 Photo|La Biennale di Venezia
本文經 LaVie 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解答危難時代下的空間大哉問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