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發起的「台北聲音地景計畫」,為台北捷運四條路線設計各自專屬的進站音樂。初衷在於,人們習慣被忙碌填滿,在短短的通勤時間通常選擇把感官關閉,與世界隔絕,卻也讓人們忽略身邊的小事,是多麽可愛又迷人。
或許你對常搭乘的捷運路線早已習以為常,進站因為也早已被耳機裡的音樂隔絕;這一次,我們想帶你藉由 「視覺」,一覽由動畫導演及動態設計師 ── 拉瓦,以進站音樂為底創作的進站動畫,重新認識屬於台北的聲音。
在 2018 年時,拉瓦曾做了一部獨立動畫短片,名為《地下鐵通勤》。他藉由地下鐵這樣的場所來講述人與城市、人與時間之間的交互關係。之後,他想把「地下鐵」的主題加以延伸,便嘗試在社群媒體上進行創作,於是有了《地下通勤指南》── 以捷運地鐵為背景所發展出來的一系列圖像創作,以插畫及動畫的形式來呈現各種對於通勤的奇妙想像。
「像是寄給台北的一封情書。」近期趁著案子之間的空擋,拉瓦再度拾起與台北人日日夜夜相關的「地下鐵」主題,將板南線、中和新蘆線、松山新店線三隻捷運的進站音樂作為起點,創作出來的一系列循環動畫《聲音地景系列》。接下來,讓我們欣賞拉瓦的動畫,搭配上你再熟悉不過的旋律,一起重新體會屬於台北的聲音。
聲音地景系列 _ 藍|電扶梯
「板南線應該算是引起我觀察捷運的起點吧。」從 2015 年之後開始自由接案的拉瓦,原本對於通勤沒有太多感觸,自三年前因為某個案子而需要短期通勤到忠孝復興站,很常搭板南線的他,便趁著捷運轟隆隆的運輸時間觀察周圍的人。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一大群人一起擠在車廂裡,卻不發一語地划著手機,每個人看起來好像在想著什麼,但大多都只是很累而已。」拉瓦心想,通勤真的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而由李欣芸老師所創作的的板南線進站音樂,讓他想到用爬樓梯體現勞累。「隨著音階上上下下,輕盈地來回交錯,最後優雅落地。」是拉瓦對板南線的體會,他特別喜歡藍線帶有謹慎的機動感,如同乘客在月台裡的匆忙來去,上下穿梭。
聲音地景系列 _ 綠|車廂
由周岳澄老師編曲的松山新店線進站音樂,對大多數人來說或許很容易感到熟悉,對於拉瓦來說,綠線的代表形象是「車廂」。
其主旋律是改編自蕭邦的夜曲,再以吉他搭配澄澈的鋼琴,拉瓦也將兩個元素轉化到動畫之中,化作線條與球。在動畫裡可以看見,在和緩的音樂中,匆忙的行人得以緩下腳步,讓通勤的疲憊得到一絲喘息。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聲音地景系列 _ 橘|月台
陳建騏老師所做的新蘆線進站音樂,就像是前往異世界的進行曲一般,也像夢的序曲,有點魔幻、有點神祕。在音樂的催化之下,捷運彷彿是空間的魔法,引領著我們,在月台間跳躍輕舞。拉瓦強調「月台」的形象展現,利用上下左右交錯的感覺,呈現雙向車的快速與律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聲音地景系列 _ 紅|地圖
紅線的創作者雷光夏,是拉瓦一直以來很喜歡的創作人。在這樣的基礎之下,拉瓦把所創作紅線的靈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把捷運的速度感以及等車的乘客,用動畫呈現期精神抖擻的模樣。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要說代表台北的聲音,我覺得最有代表性的應該算是悠遊卡靠上捷運閘門時的逼逼聲,那像是一種招呼、一種認證,而進站音樂的存在則賦予四條捷運線更強烈的識別性。」《聲音地景系列》結合所有捷運的元素,並融合了拉瓦對該路線的感受,製作成一個動態影像,就如同拉瓦所說:「這是一份送給這座城市的情書。」這樣的循環動畫,就如同我們一天天對日常的體現、種種反思及想像。
更多關於拉瓦:Instagram、website
圖片來源:拉瓦提供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