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曾逛過每年於松菸舉辦的「雑貨女子博」、「本日蚤物市」的展覽,那麼對於日本各大最指標手作品牌的布料織品、文具、插畫的的固定班底一定不陌生,而這兩場市集的策展單位都是「二階図書室」書店。
趁著連假假期,走訪位於臺中的「二階図書室」,與店長 Nash 聊聊如何以設計思維經營一間書店,結合出版、藝廊、市集等不同面向,推廣獨立刊物的文化,連接臺灣與日本創作者的交流,讓美好的事能一直在書店發生。
書店也有迷人的多版本:以設計思維,打造日式風格的書店、出版社與藝廊
Nash 說書店其實不只有一種形式,在日本也有以小小格位為主的膠囊書店、或把自家騰出小小的書櫃區作為書店,每個人都能有設計思維,打造自己喜愛的閱讀空間,比如在草率季,每個人都是一個攤位的書店老闆。
Nash 之前在雜誌社上班,因為喜歡出版,常接觸獨立刊物,也希望開一間書店,讓創作者的作品能被看到。最初經營以出版與活動企劃為主的「本日製作社」,當時找尋作者花了蠻多時間,因此他們持續地參與市集活動、經營社群、透過旅行拜訪等,尋覓合作的創作者。
陸陸續續越來接觸創作者、辦過多場活動後,想深入觸角做更多事。「二階図書室」便是在這樣的想法下形成的,如其名它位於一棟老房子的二樓,店內收集了許多來自臺灣與日本的各地作家所製作的 Zine,並設有展覽室,每個月邀請一位日本插畫家舉辦個展。
「希望讀者因為這裡的一本書或是一幅畫,為生活帶來一些勇氣與能量,我們想成為這樣的一間店。」
四年之後,結合藝廊的雜貨店「箱庭 はこにわ」也誕生了。在這間店舖裡,人們除了可以藉由書本,也能透過布料織品製品,觸手可及未知的世界,感受生活器具的美。
「微小日常的重新詮釋,將自己喜愛的紙本、音樂、古道具,所有美的、好的、所想的、愛的,呈現在這個空間裡。」
連結臺日刊物的交流,以定期展覽開啟作者與讀者的對話
「二階図書室」策劃的每一檔日本插畫家展覽,不僅眼光風格別緻,也有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作品,問起 Nash 如何與日本創作者們溝通,他笑著說一開始是出自私心,他們本身很喜歡這些很棒的作家和店舖,到日本旅行時也會特別到訪一些店舖和小展覽,無意間認識到許多很棒的新銳創作者。因為平時實在不是容易接觸到,因此思考是否能邀請到臺灣,介紹給臺灣的朋友。
書店的主軸是「展覽」,因為獨立刊物沒有固定出版新書,每個月有固定的活動,給了喜愛書籍的讀者不斷造訪的理由,作家也可以進一步和讀者交流。透過一檔檔的展覽,創作養份一直在累積,臺日刊物文化交流不僅把日本好的文化帶來臺灣,也發掘臺灣在地很棒的創作能量,讓美感和知識養份不斷堆疊。
設計一間自己喜愛的書店,讓美好的事持續發生
同時經營「本日製作社」、「二階図書室」和「箱庭 はこにわ」三間店舖,還抽空參與市集活動,談起這樣充實的生活,Nash 和 Mia 一同笑說:「真的好忙喔,會思考是不是太過貪心,市集時間碰在一起有時也會氣餒做不好,慢慢調整著。」喜愛獨立紙本刊物的他們,為了分享自己熱愛的事物,仍持續不斷的構思、設計不同的企劃,只為觸及更多讀者。
「我們一起練習,練習生活、練習多為自己多花點心思與想像,將每天變得耀眼無比。」
原來「設計」不只是讓作品外觀好看,而是思考如何讓心中想法成型,並運作得更好的過程。同樣地,也適用於書店的經營,Nash 和 Mia 從探訪出版刊物的環境、定義理念初衷、到結合不同活動元素、才逐漸讓書店成為心中理想的樣貌。他們常在活動遇到很棒的創作者,能有書店這個空間讓創作者發表,舉辦個人展覽,讓美好的事可以一直在這裏發生,也許正是實體書店的魅力吧!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