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小誌為了什麼而生?
小誌,又稱為 Zine,是以表達理念為核心,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獨立出版創作。最早由小說或地下音樂的粉絲們自主獨立發行,作為同好交流所用,漸漸地 ZINE 擴大文化範疇,含納了各式各樣的主題。隨著網際網路興起,並沒有造成 ZINE 的消失,反而讓它成為一種相對於網路更具有手感、溫度的個人化發聲管道。
一般而言,出版一本書需要許多成本,包含發想、製作到流通等,對創作者來說是項挑戰。然而,一本小誌的出刊,從主題方向、內容撰寫、到排版印製至販售交流,個人就能得獨立出版,新穎非主流且實驗性質強,能讓創作者找到抒發自我的出口,也是小誌雖「小眾」但不可取代的魅力吧!
從獨立書店到國際書展,小誌的魅力?
記得初見「小誌」是在東倫敦紅磚區的一間獨立書店,在那個活潑躁動、塗鴉隨處可見的自由街區,似乎什麼事都有可能遇見。店內的角落一區散落的「小書」吸引了我的目光,有別店內精裝厚重藝術刊物、類似繪本又不那麼童趣、也不像常見的通勤小文本,他們靜靜地躺在哪裏。
透過每一本小誌,我好像悄悄地進行著與創作者的私密對話。質樸的紙感和手作的痕跡、個人的文字與圖片,小小的開本和少少的頁數,卻有著不被忽視的能量與魅力。獨樹一格的視覺形式和內容表述,彷彿不須在意世俗的眼光,只需要自我地美好著,也如同在這個街區裏創作和生活的人們。
回到臺灣,也常在獨立書店和咖啡店,再次見到小誌的蹤跡,內心是既熟悉又欣喜。去年開始,也在國際書展看到小誌的攤位了!逐漸地,在各個市集、網路平台及工作坊,小誌一步步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小誌也有大志,每個人都是創作者!
記得某次參加小誌工作坊前,內心期待卻也忐忑地問著朋友:「其實我畫畫蠻像小孩塗鴉,論攝影大概只熟悉立可拍吧,文字也沒有像作家情感豐沛又深刻,論排版更不到專業設計師程度,這樣真的能完成一本小誌嗎?」
而原來,手邊的文字、插畫、攝影或剪貼,都能成為小誌創作的素材,創作是不拘門檻且完全自由的形式。也讓我更理解了藝術就是呈現生活真實的樣貌,創作即是找到一種自己說故事的方式的想法,也是小誌讓人如此嚮往著迷的原因吧。
你曾想當一位藝術家嗎?或是一直想嘗試自己的創作?其實,每個人都能透過小誌成為自己生活的創作者,讓想法無遠弗屆地找到靈魂知音,現在讓我們開始走入小誌美好自由的世界吧!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