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得第一,絕不得第二!這個國家視「怕輸」為核心社會觀念

Editor's Note
新加坡社會中有一個代表文化——「Kiasu」(怕輸),意指在怕輸的心態下,衍伸出自私自利只為獲勝的價值觀,強調競爭力的教育更使許多孩童過著壓抑的童年,對照台灣也有類似的現象。但社會文化並無好壞,唯有瞭解背後的成因、衍伸的社會問題,才能根本幫助受壓迫者離開僵固的競爭場域。

你有聽過 Kiasu(怕輸)這個詞嗎?

Kiasu 是新加坡式英文,源自於閩南語,意指怕輸,害怕落後於人、得不到第一名,甚至因為這種心態而做出種種自私自利的行為。新加坡 2018 年社會價值觀調查中,「Kiasu」榮登第一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才會時時刻刻惦記著「我不能輸給別人」的心態?

Kiasu 文化:因為拚命競爭,所以我們要贏

新加坡成立於 1965 年,才 50 多年歷史的小國家,缺乏自然資源的新加坡憑著國家政策、經濟發展晉身至亞洲四小龍之一,到現在為止新加坡也是亞洲航運與金融重要的中心,意味著新加坡現今的國家地位靠的是與他國在經濟上競爭得來的,只要國家政策與國民競爭力跌落,便有可能影響新加坡的國際地位。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新加坡的人民便戰戰兢兢地保持著競爭的狀態,什麼都要爭第一名——在餐飲店看到位置就先佔位、搭地鐵不顧有人要出來就一窩蜂擠進去、不喜歡分享知識以防別人領先自己等等,過度「Kiasu」導致的就是自私自利的民族性。

因為新加坡的「Kiasu」文化,最大的受壓迫族群莫過於孩童,因為父母害怕自己的小孩失去競爭力、輸在起跑點,在教育上也奉行菁英教育,更強調考試至上,不需要獨立思考,只需要考試一百分。新加坡的本土電影《小孩不笨》就講述了國家的教育弊病,國家輕視華語只重英語、父母只在乎小孩成績不在乎小孩的快樂,國家充斥壓抑而不快樂的孩子。

《小孩不笨》

對過度強調競爭的反彈:我們不想贏又怎樣?

了解完新加坡的「Kiasu」文化後,你是否感覺到這種文化似乎也體現在台灣的社會中?同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靠著勞力密集的加工產業創造「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但後續台灣產業轉型的失利、中國與台灣的主權問題,都讓台灣的國際地位顯得有些尷尬,而這世代的年輕族群就生存在如此尷尬的處境——面對父母輩對孩子強調競爭力、認為只要努力就有錢賺,但我們望眼所及的台灣社會卻是薪資凝滯、房價高漲、貧富差距的狀況。

而在新加坡也有許多人逐漸意識到「Kiasu」其實帶來壓抑的童年、僵固的思想、不具有創造力的社會氛圍,對照台灣也發現有類似的文化,卻又因為歷史走向的不同,造就不一樣的世代,反彈的台灣年輕族群開始視厭世為主流價值,愈來愈多的作品在敘述對於固有價值體系的不滿與憤慨——我們不想保持競爭力、我們討厭工作、我們更討厭一成不變的社會。

越來越多年輕族群走上街頭,為了自己理想的社會樣貌提出需求

社會文化的產生往往並非一句民族性能帶過的,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便能得知社會文化如何被建構起來,社會文化沒有絕對的好壞與對錯,但當處於此文化下,有一群人會因此感到痛苦、壓抑時,我們就該思考,到底我們想要怎樣的社會?我們又想過上怎樣的生活?又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又怎麼看待新加坡的 Kiasu 文化,是否與台灣有所相似呢?

圖片來源:https://cn.depositphotos.com/stock-photography.html

不可轉載
Oliver
「おれは人間をやめるぞ! ジョジョ──ッ!!」在1998年被DIO大人臨幸之後成為吸血鬼,平時厭惡陽光,喜愛陰涼處,睡眠需求比人類長約三倍,好逸惡勞,好飲食,從成為吸血鬼之後尚未曾有飽足的一天。
「おれは人間をやめるぞ! ジョジョ──ッ!!」在1998年被DIO大人臨幸之後成為吸血鬼,平時厭惡陽光,喜愛陰涼處,睡眠需求比人類長約三倍,好逸惡勞,好飲食,從成為吸血鬼之後尚未曾有飽足的一天。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