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休閒娛樂活動,但電影的種類百百種,從輕鬆搞笑片、刺激動作片、感人愛情片到艱澀難懂的文藝片都有,但你是否仍舊經常陷入不知道要看什麼的困境裡?
如果你已經看膩好萊塢的商業電影,那你或許可以試看看文章內精選過後的六部經典文藝片,文藝片經常被冠上「看不懂」的標籤,但相對的在這些電影中我們可以看見嶄新的電影語言,以及相對商業片看不到的更加細膩、私密、難以言喻的情感氛圍。
侯孝賢——《千禧曼波》(2001)
說到華語文藝片,就不得不提到侯孝賢,《千禧曼波》封面中舒淇站在基隆中山陸橋回眸的那幕堪稱經典,之前傳出要拆除中山陸橋時,也引起大眾熱議;由林強所編製的主題曲〈A pure person〉甚至被選為 2018 年知名時尚品牌 Chloé 春夏巴黎時裝秀的配樂。
《千禧曼波》的故事並沒有過多的高潮起伏,在侯孝賢的鏡頭下,台北顯得灰濛濛而沈重,故事有的只是平凡、向下墜落的普通人,愈是在娛樂場所大聲喧鬧,沉寂過後的空虛感就愈加明顯。已經是將近二十年的電影,我們仍能從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王家衛——《重慶森林》(1994)
華語文藝片導演第二個經典代表——王家衛,他的作品《春光乍洩》、《2046》、《阿飛正傳》都是影史上重要的經典作品,而《重慶森林》中的對白更堪稱經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重慶森林》中的每段感情,都像鳳梨罐頭一樣,有保質期又苦澀,顛沛流離的城市、若即若離的感情,在孤寂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又何其艱難卻又得來不易,王家衛隱晦的攝影手法更替現代人的情感添增一層迷霧。
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
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也是華語影史上的經典之一,同時也是大家看不完的電影經典之一(笑),因為片長長達四小時、壓抑的影片氛圍是讓許多人看不完的最大原因。
電影改編自台灣 1961 年的發生於台北市牯嶺街的青少年殺人事件,當時的台灣處於戒嚴時期——白色恐怖、死寂、沒有自由的時代,電影反映出 60 年代青年的集體焦慮,個體性消逝在充斥壓迫的時代洪流中,主角小四的悲劇也並非是單體的惡所造成的,而是交織在結構下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蔡明亮——《愛情萬歲》(1994)
《愛情萬歲》是蔡明亮的代表作之一,此部也曾在威尼斯影展、金馬獎獲得獎項。在電影中只有三個演員、不到一百句的對白、少量的配樂,此作法反映出都市人的寂寞與空虛,卻也讓電影變得令人費解,若非重度文青恐怕很難進入蔡明亮的世界。
故事中呈現出三個人錯綜交纏的情感關係,對於愛情的渴望、傳統家庭意義的崩壞、同性情感的迸發皆是過去閉口不談的議題,缺少對白的電影並未失去其靈魂,反而是在演員的肢體動作、表情中烘托出更深沈的情緒。
札維耶・多藍——《親愛媽咪》(2014)
加拿大導演多藍以此片獲得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正式定位多藍在電影界中的重要位置。多藍擅長說愛,在此部電影中更是把親情間的愛說得淋漓盡致。
故事環繞在患有過動症的兒子、擔任照顧者的母親以及有心理創傷以至失語的鄰居,母子之間緊張的關係因為鄰居的到來獲得緩解與新的可能,母子間卻是因為強烈相互依賴的愛,反而產生衝突與矛盾。在多藍的電影視野下,愛並不萬能,即使有再多以愛為名的行動,終究會因為無法對話的愛而產生傷害。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2018)
此片是本片單中最年輕的一部片,《小偷家族》曾獲得 2018 年坎城影展的金棕梠獎,去年電影上映時,我記得那陣子身旁朋友的討論話題都環繞在此部電影上,《小偷家族》大概堪稱是 2018 年最值得看的電影之一。
故事講述了一個以大眾眼光看是充滿缺陷的家庭,不具血緣的家人、以犯罪維生的日常,看似絕望與貧瘠的生命,違背傳統倫理道德的行為,卻因為彼此相互扶持而產生出緊密連結。我們無法以單純的善惡二元對立去看這部電影,隱密、細膩、交織、難以用單一價值觀判斷的情感也是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
這幾部裡面你看過哪幾部?又對哪幾部感興趣呢?這些電影絕不是看過就會忘記的類型,這個片單很適合夜晚一個人的時候觀看,細細感受電影中深沈的惆悵與憂愁,相信這幾部電影都會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痕跡,日後也將在某刻想起電影中的某個場景、某句對白、某個人物眼角下的淚痕。
COMMENT